首页 历史 官居一品

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792章 局

官居一品 三戒大师 9994 2021-10-18 14:35:35

从孩子屋里出来,便看到柔娘俏立在那里,沈默朝她一笑,便见她盈盈下拜,俯身跪在面前。

沈默上前扶住她,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道:“你我同心一体,何必如此呢?”

柔娘垂泪低声道:“当年在杭州相见,奴婢只想着老爷能救我出苦海,却没想到您竟会是我们曾家的大恩人。”沈默给曾铣平了反,这还在其次,关键是他带兵收服了河套,证明曾铣当初的方案是可行的,那么一切加在他身上的罪名和指责,自然全都是污蔑。事实上,收复河套之后,作为当年的首倡之人,曾铣频繁被士林百姓提起,他当初力主复套二十年,最终含冤而死的经历,也被人搬上了戏台,诸如‘复河套’、‘雪沉冤’等剧目在大江南北传唱不衰,曾襄愍公的身后大名,也愈发闪亮无尘,光耀千古了。

“只可惜,”沈默叹口气道:“没人知道你是曾大帅唯一的女儿……”当初柔娘坦诚自己的身份前,便请沈默和若菡发誓,永远保守秘密,不将其告诉任何人。现在,曾铣的名声大涨何止百倍,就更不能公开了,否则沈默只好写休书把她恭送出府,再由朝廷另择良婿配之了。

毕竟堂堂民族英雄的遗孤,怎能与人做妾?就算嫁的也是民族英雄也不行。

“老爷休要再说。”柔娘花容惨淡,伸手捂住沈默的嘴道:“奴婢夙愿已了,今生今世都不会再承认和爹爹的关系了,让我安安稳稳服侍您和夫人一辈子,就心满意足了。”

“委屈你了……”沈默又叹口气,这确实是唯一的办法。

安抚好了妻儿,沈默穿月门洞,过一片茂竹林,来到前院的书房中,王寅早就等在那里,沈明臣却不知去了何处。

“句章去哪了?”沈默坐在王寅对面,端起刚斟好的茶,一饮而尽道:“贼老天,真热啊!”

“出去转悠了,茶馆酒肆澡堂子,谁知道在哪猫着。”王寅又给沈默斟一杯道:“心静自然凉,越是这种时候,大人就越得心静。别人都乱,您能静下心来,胜面自然就大。”

“先生说的是,”沈默点点头,轻声道:“不过这一局,让人有力无处使,这滋味确实不好受。”

“呵呵……”王寅捻须笑道:“看来这几年在外面,大人大开大合惯了,已经不适应京里这种,螺丝壳里做道场了。”又呵呵一笑道:“京城从来都是这个样子的,大人得尽快习惯。”

“似乎你还真说到点上了,”沈默想了想,笑起来道:“往昔不论是在蒙古,还是在西南,虽然也用计,也勾心斗角,但一切尽在掌握,心里自然敞亮。但现在回到这北京城,就像夜里走进了一条没有尽头的黑胡同,心里没底,不知道会走到哪儿,更担心半路杀出个劫道的……”

“这个比方有意思,但是大人啊!你想过关口在哪了么?”王寅的双眼精光闪闪道:“你觉着胡同难走又危险,关口时天太黑,什么也看不见,如果你能视若白昼,自然就会心里有底,想走到哪就走到哪,遇到劫道的,直接打杀就是。”他用三指捻起茶盏道:“所以都怪天太黑了。”

“不错。”沈默点头道:“我感觉就像堕进庐山雾中,万事纷绪扑朔迷离,总瞧不出个变化来。今天早朝,本以为会有个了结,谁知皇上竟一时神志不清,朝会愣是没开成。”说着轻叹一声道:“后来在乾清宫,皇帝跟我交了底,说原本和内阁合计着,要给我封侯,拜太师,但皇帝又说这样不好。我都觉着,皇帝今天早晨那一出,是不是为这事儿伤神闹出来的?”说着压低声音道:“还有,今天皇帝三次说有人要害他,还说甚事不是宫人坏了……虽然说话时,他的神智不清,但我觉着,这时候反而更吐真言。”

“有道是‘劈破旁门见月明’,我们不妨把京城现在乱七八糟的局势,先分成三个局,”王寅捻着胡须,缓缓道:“一个是宫里的,宫里到底发生了什么,皇帝到底怎么了;一个是内阁里的,高拱张居正之间,怎么会这么快交恶,我总觉着,事有蹊跷,里面道道多得很;第三个是咱们自己的,到底是什么人想把大人高高挂起,或者说,您的存在,都威胁到哪些人,这一点上,我们要做最坏打算。”说着把茶盏一搁道:“只要搞清楚这三个问题,眼前自然敞亮了。”

“第一个局,我让陆纶去查;至于第二个……我让余寅去查。”关于余寅的事情,沈默并没有瞒着王寅,只是没让沈明臣知道。

“宫里重点查冯保,宫外重点查那个吕光,”王寅缓缓道:“最近关于这两位的情报陡增,我看他们弄不好就是关键。”

“嗯!”沈默点点头道:“至于第三个,倒是现在就可以琢磨一下,我现在的地位,直接威胁到的是高拱,副职和正职是天敌,这没办法;而我又当了张太岳的路,他是个有野心的人,不会满足于在内阁坐第三把交椅。所以我,高拱都是他必须搬开的拦路虎;至于其他人,还不够资格……”

“还有一个人,”王寅幽幽道:“就是皇帝,如果他龙体健康,万寿无疆,自然不担心你,但理智告诉他,一旦有个好歹,就是‘主少臣疑’的局面,他能放心高拱这个天官兼首辅,却不能放心你这个次辅,因为前者的一切,都是皇帝给的,只要一道旨意,他就什么都没有了。而你却不一样,你的战功、你的威望、你的部下、还有你对东南的影响力,这都是你自己挣的,谁也夺不走。”

沈默沉重地点点头,捏着杯子沉吟了半晌,才嘶声道:“那为什么皇帝又反悔了呢?”

“因为理智还告诉他,那就是在大明,不管文臣还是武将,想造反都是不可能的。”王寅沉声道:“二百年的一统天下,二百年的忠君教育,二百年的权力制衡,从没有权臣造反的先例,使皇帝相信,天下只会是朱家的,做臣子的,只有效忠的份……而且从以往的事迹看,这位以垂拱而治著称的仁德皇帝,喜欢用强力而又亲近的首辅,而这确实扭转了正嘉以来的颓势。人总是会把成功的经验当成真理,何况太子才十岁,所以皇帝没有道理,不按自己的标准,为他安排好未来的首辅。首选当然是高拱,但高肃卿今年六十了,最多还能干十年,十年后,大人还不到五十,正是好时候,而且你们和皇帝的感情最深,理当苦心辅佐他的下一代,所以他会在两种理智间犹豫。”

“嗯……”沈默听得连连点头,笑道:“看来这几年先生是下了功夫了,至少把京里几位大人物研究透了。”

王寅点点头,也不自谦,淡淡笑道:“大人离京太久,回来后难免不知从何入手,若是我也懵懵懂懂的,现在咱俩不过对坐愁肠,有何实益?我得给你拿出应变之策啊”

“原来早就有办法了,为何昨日不说。”沈默半真半假道:“害得我这一天都心里没底。”

“昨日大人刚回来,还没进入状态,我当然要以介绍情况为主。”王寅眯眼笑道:“等你有了疑问,我再解答也不迟。”

“那现在就给我,解答解答吧!”沈默给王寅斟茶道:“现在我该怎么办!”

“首先咱们得承认,自己还是在危险之中。通过大人的讲述,我觉着皇帝应该还没拿定主意,他要看看自己的身体再说……如果身体渐好,自然你好我好大家好,如果不好了,肯定还是要有万全之策的。”说着悠悠一叹道:“世人都说当今愚鲁,我却说他们有眼无珠,当今隆庆皇帝,是个大智若愚的聪明人,他不关注日常的琐事,只看大局,而且因为没有琐事牵扯精力,可以想得更多,更远……‘祖宗二百年天下,以至今日。国有长君,社稷之福!争耐东宫小哩。’这个问题,肯定已经困扰他多日了。”

“但是他有个大毛病,就是心软耳根更软。当他病得厉害,思考能力下降时,这个毛病就更明显了。这时候要是有人进谗,很可能会对我们不利。”王寅沉声道:“但我们的破局之道也在这里——找出那几个有能力进谗的人,然后对症下药。”

“哪几个有能力进谗……”沈默沉吟道:“必然是近臣、内侍、后妃这三者。”

“对!而且皇帝现在病重,只有极少数人有机会接近他,所以人选就更少了。”王寅屈指数道:“高拱,李全、孟和、冯保、李妃……也就这五个了。”

“一妇人,三小人,一君子。”沈默闻言苦笑道:“可真是不容易。”

“小人贪利,易为人用。但是对这些人一千个恩,他未必知报;一件事做得不周,就要心生怨尤。大人以天下为己任,不能不多破点财,维持好皇帝眼前服侍的太监。事机不密,关系匪浅啊!”王寅缓缓道:“不过好好相处当然要紧。但刻意地去奉迎那些小人,似乎不必!以大人今日的身份,只要露出一点意思,他们就会巴巴的过来奉承。”说着暧昧的看沈默一眼道:“至于那位妇人,想必不会说您的坏话吧!”

“咳咳……”沈默苦笑道:“这都是哪跟哪?”

“那李娘娘虽然聪明果决,但毕竟是小户人家出来的,格局不行,不管什么时候,她都学不了武后,甚至学不了刘娥,只能靠男人。”王寅直白道:“皇帝在靠皇帝,将来靠儿子,但中间这段时间,她得靠个强力的男人,来帮她的孤儿寡母撑起一片天来。”说着嘿嘿一笑道:“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大人都是最佳人选。”

“怎么说着像选鸭子?”沈默苦笑道:“不说这茬了成不?”

“还有最后一个高拱,”王寅喝口茶,润润喉咙道:“以属下之见,大人和高拱之间,其实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相反,你们有共同的危险,也有共存的可能,为什么不想想办法,和他结成同盟呢?”说着一掌按在桌面上道:“若是你们能联手的话,不论局势如何发展,胜算都很大。”

“和高拱结盟?”沈默紧紧皱眉道,这是他之前从未想过的。因为他记得殷士瞻骂高拱的那句话:‘现在你看我不顺眼,又想赶我走!首辅的位置是你家的不成!?’

既然高拱看谁不顺眼,就会赶走谁,那当他看自己不顺眼的时候,也会把自己赶走……况且,沈默也想当这个首辅。

于是,从那天起,沈默就形成这样一个认识——两个人之中,只能留一个。而那个走的人,当然不能是我!

但现在王寅对他说,你应该和高拱结盟,这让沈默一时无法接受。

“说高拱贪图权力,不能容人的,其实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父了。”王寅解释道:“其实他有些地方像王荆川公,要权力,不是为了给自己牟利,而是为了改革。和人斗也是一样为了改革……你看被他赶回家的,统统都是反对改革,和他唱反调的家伙。而对张居正,他却显然手下留情,只是敲打为主,不然十个张居正,也被他撵回家了。因为在他看来,这个人是难得的战友。不过以他的标准看,张居正也保守了,所以两人在方针上才会常有冲突。”

“这种人有古君子之风,可以信赖,也可以共存,只要你们志同道合。”最后,王寅一字一句地对沈默道:“君子可以欺之以方,至于如何取信于他,就不用我多说了吧!”

话分两头,沈默回家的功夫,文渊阁正厅,几位阁臣在阅看各地送呈的奏章。

一任领导一个作风,高拱不像徐阶那样,每个人分一摊,然后就不管不问。所有他关心的事情,都会时时过问,不允许有什么事情瞒着自己……当然,他的精力之旺盛,是年轻人也比不了的,这才能在日理万机之余,仍保持着清醒果决的头脑。

仅用了一上午的时间,他便处理完了手头上的所有公务,到了下午,就开始过问各部的事务了:“子维,刘奋庸、曹大埜的案子,法司是如何断的?”

张四维分管司法,对前一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御史弹劾一案’,自然极为关注,闻言拿起一个奏本,走到高拱面前道:“正要请示元辅如何票拟。”只要首辅关心的事情,他从来不敢自己拿主意。

“这些事,你自己看看就好了。”高拱有些不好意思道,虽然是皇帝命令法司处置刘、曹二人,但他这个受害者,也不好以法官的身份,来决定两被告的判决。

“下官正是拿不准,才请您老参详。”张四维知道,高拱这是口不对心。

“那成,我就帮你参详一下。”果然,高拱推让一番,还是接过来,打开一看,便拉下脸来。只见法司的结论是,刘奋庸以尚宝卿暗论阴指、影射首辅,以不谨论处,当罚俸半年;曹大埜以给事中言事,本属当分,然其无端捏造谣言,污蔑首辅大臣,当记过,罚俸三月,调离六科廊。

“太轻了!”高拱不高兴了,要是不痛不痒的处置,还不知有多少人会效仿呢!

“元辅明鉴。”张四维不得不轻声解释道:“刘奋庸乃功臣之后,理当优份,况且他的奏章中,主要是请皇帝总大权、亲政务的,至于那几句逾份之言,并未实指,若是因此处分太重,难免会落人口实。至于曹大埜,乃是言官,有风闻奏事之权,将他调出六科廊,已经是很重的处罚了……”

“曹大爷,什么破名字!”高拱知道张四维说的对,嘟囔一句,沉声道:“姓曹的这种卑鄙小人,绝不能便宜了他!”说着提笔票拟道:“曹大埜这厮排陷辅臣,著降调外任。”至于调到哪里,那就是吏部的事情了,相信文选司的郎中,不会让自己失望的。

待高拱把纸票写好,张四维便将其收好,待要退回,高拱又问道:“那监察御史张集的奏章,已经送上去小半个月了,为何还不见皇上批红?”

“按时间,应该是批了。”张四维想一想道:“可能司礼监忘了送过来。”

“他们是干什么吃的!”高拱不悦道:“奏章送上去十几天,却还未见批复,这几年来可曾有过?”

张四维道:“我待会儿去催一下。”

“嗯!”高拱这才放过了他。

张四维转过身去时,便见张居正已经面沉似水,只能深深看他一眼,无声的表示安慰,因为张集的奏章,矛头就是指向张居正……在刘、曹等人上书弹劾首辅之后,高拱的拥趸们自然要展开反击,其中炮火最厉害的,当数监察御史张集了,他的上疏开口就说:“昔赵高矫杀李斯,而贻秦祸甚烈。又先帝时,严嵩纳天下之贿,厚结中官为心腹,俾彰己之忠,而媒蘖夏言之傲,遂使夏言受诛而已。独蒙眷中外蒙蔽离间者二十余年,而后事发,则天下困穷已甚!”拿赵高影射冯保,把夏言比作高拱,那严嵩便是……他张某人了。

当日,张居正一见这到奏疏,自然看出是在影射他勾结中官,意图谋害元辅,气得脸都绿了。忍了又忍,最后还是没忍住,奋身而起,拍案大怒:“这御史如何比皇上为秦二世!”

但高拱觉着解气,不理张居正气成啥样,命人送呈皇帝御览……于是奏章被送到司礼监。司礼太监孟和,这位前任大厨乍到军机重地,又有前任的教训,更是不敢随便做决定,于是轻易的被冯保架空。事实上,宫里人都知道,如今的总管太监,虽然叫孟和,但真正一手遮天的,却是冯保冯公公。

冯保自然知道外廷的风云,哪敢让皇帝看到张集的参折……按照惯例,是惯例,一旦皇帝对参折有批示,就要连同参折原文,都刊登在邸报上,把张集的指控公诸天下!谁知会掀起什么轩然大波?

于是他扣下了参折,赶紧派人向张居正问计。张居正同样知道问题的严重性,他让人告诉冯保,不用慌,应该这般拆招……于是,不久便从大内传出消息,说有人居然把皇帝比秦二世,皇帝气坏了,准备严厉惩处张集!

高拱听到这件事,面无表情地看看张居正道:“这话,好像你曾说过?”

“……”张居正默然,过了一会儿才慢慢道:“狂犬吠日之声,谁都能听得出来。”算是挡住了高拱的炮火。

但另一位张先生……就是那位御史张集,就没有张居正那么高深的功力了,听到这个消息,吓得胆战心惊。冯保听说后,愈发感觉这法子妙甚,于是他本人也加入了散布流言的队伍道:“这回皇上发火了。张御史的奏本就撂在御桌上,什么意思不好说,可能是要廷杖处分,削职为民了。皇上还说,廷杖时我便问他:今日谁是赵高?!”

冯保是天子近臣,他的话,不由别人不信……没人敢相信他能肥着胆子造谣。

恐吓,很多时候比真正的惩罚还要可怕。消息传开,人人心中一震。张集更是吓得魂飞魄散,可怜他只能天天到朝房里去等候着被锦衣卫捉拿,家中也买好了治疗创伤的南蛇胆,备好了棺材,就等末日降临了。

张居正身边的人,当然知道这是扯淡。门客便问:“相爷,这事儿怎么收场?”

张居正淡淡一笑:“先困他几日,让他尝尝滋味。”

高拱也感觉出风向不对,坐不住了。这才要张四维,到太监管的文书房,查问张集参折的下落。只要一查必然知道,皇帝根本就没有看过这个参折,还存在文书房里呢!

张居正心里不免焦急,待张四维离开内阁不久,他也拿着个书盒,从座位上站起来。

“你去哪里?”高拱分明在埋首卷堆,但张居正一动,他就抬起头来,一脸警觉道:“人都走了,内阁里谁来值守?”

“回元辅,未时要到文华殿,给太子爷讲课。”张居正也不着急,微微一笑道:“一个多时辰就回来了,不耽误什么事儿吧!”

“……”高拱登时无语,因为这件事,本就是他的倡议。作为皇帝的老师,他平生一大恨,就是没有教出个英主来。总结教训,隆庆十六七岁才开始学习,已经太晚太晚,所以开窍慢,也学不进去。为了弥补遗憾,高拱暗下决心,不能让太子的教育再出问题了。

于是他上疏请东宫讲学:‘故事,阁臣止看视三日,后不復入。臣窃惟东宫在幼,讲官皆新从事,恐有事未妥者,何人处之?臣切愿入侍!而故典未有、未奉明旨,既不敢以擅入,而惓惓之心又甚不容己。为此谨题,望皇上容臣等五日一叩讲筵看视,少尽愚臣劝进之忠,盖旧日所无之事而特起者也。’

意思是,按照东宫出阁讲学的故例,阁臣只在起初三日照看听课,以后就不再参与了。但高拱认为东宫年幼,而讲官亦皆新人,无惯熟讲学者。如果把太子的教育,全都委之这些小年青,阁臣不管不问,肯定是要出问题的。所以他想让皇帝允许内阁大臣每五日到文华殿一次,查看太子的课业。因为以前从没有这种规矩,所以要皇帝破例。

当然,以高拱的意思,就是自己五天去一次,至于别人,哪凉快哪儿呆着去……

但张居正早就埋好了伏笔,让冯保对隆庆说:‘东宫幼小,还是让阁臣每日轮流一员看视才好。’

皇帝也是因为自己小时候没有机会读书,所以对太子的学业十分看重,自然无不应允,冯保遂出旨行之。

高拱当时不知道,这是谁的谋划,只是以为皇帝爱子心切,才有此决断,因此遵旨而行。

现在他才渐渐品过味来……阁臣日轮一人,又不会同往,便给张居正和冯保创造了见面的机会。但是旨意已颁,覆水难收。自然不能阻拦,却也绝无好气对他,哼一声道:“上课就是上课,不要和那些阉竖眉来眼去。”

这话说得极为难听了,饶是张居正养气功夫了得,也气得面皮微红,良久才笑笑道:“我知道了……”朝高拱行一礼,便迈步走了出去。

走出文渊阁,有锦衣卫为他牵过马来,隆庆皇帝体恤阁臣,恩赐大学士在紫禁城骑马,当然首辅是坐轿的。骑在马上,别人看不到他的面容,张居正的面色便渐渐阴沉下来,骑在马上,双手紧紧握着缰绳,强行压抑胸中的怒气……这几年来,他对高拱比对自己老子都恭敬,却还要忍受他的无端猜忌,无礼的对待,虽然一直逆来顺受,忍气吞声,但是作为一个人,一个自视甚高、自尊心特强的男子,他无论是在面子上,还是心情上,都已经不堪到了极限。

尤其是最近这段时间,高拱捕风捉影,认为自己和他对着干,更是变本加厉、明消暗打的打击自己,更是在言语和行为上毫无顾忌的冒犯。不夸张的说,他张居正在高拱面前,已经没有颜面可言,自尊心也被摧残地扭曲变形。心情自然无比郁闷,无以舒缓,只要一看到,甚至一想到高拱那张老脸,就感到无比的不舒服。

不过在抵达文华殿前时,他已经调节过来,至少脸上看出丝毫的怒气。

太子日常读书的书房,在文华殿的小书房中,只有开经筵大讲时,才会动用正殿。在太监的带领下,张居正来到小书房门口,只见里面静悄悄的,往里一看,原来太子、潞王、以及两个伴读的孩子,自己的儿子允修,沈默的儿子永卿,都在冯保的监督下,认真伏案写字。朝冯保点点头,他便放轻脚步走进去,站在太子的桌后,看他写字……潞王也好,自己的儿子也罢,都是陪太子读书的角色,张居正必须把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朱翊钧的身上。

朱翊钧生得比同龄孩子瘦小,但很有灵气,虽然才十岁,但已跟着冯保练了五年书法,加之几位内阁的师傅都是书法圣手,在这么名师指点下,加上他母后督促的紧,一笔字写出手竟看不出什么孩子气,加以时日,定有很高的造诣。

这会儿,朱翊钧已经临完了冯保给他找的梁武帝的《异趣帖》,小大人似的端着下巴,在比较临帖和字帖的差别。

见朱翊钧神态可掬,冯保在边上凑趣道:“太子爷,您可看出什么来了?”

“不好,写得不好。”朱翊钧摇头道。

“那奴婢可要问了,”冯保笑眯眯道:“您觉着,自己写得哪儿不好?”

“我是说,这个字,虽然也还中看,但比起书法大家来,还差一截子。”朱翊钧却指着那字帖道:“你怎么找了这么个字帖让我临?”

“太子爷好眼力。”冯保啧啧称赞,接着话锋一转道:“不过那些书法名家的字,写得再好也只是臣子的字。这幅字的主人,可是前朝的万岁爷啊!”

朱翊钧翻翻眼皮,表示不可理解道:“字写得怎么样,跟是不是前朝皇帝有关系吗?”

“龙翔凤舞?”朱翊钧脆生生的声音,就像铃儿叮当一样,他抬头望向冯保,睁着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道:“大伴,写好字,就能当好皇帝吗?”

“这个是一定的,”冯保的口气很大:“好皇帝,是要有文治武功的,这文治里头,得有一手好书法。人立于世、字是招牌,写不好怎么能行?”说着望向张居正道:“您说是吧!张老先生?”因为张居正等人是隆庆皇帝的老师,现在来教太子,所以宫人们都称呼他为老先生。

朱翊钧等人才看到张居正来了,赶紧跳下座位,向老先生行礼。张居正受了太子半礼,让他们回去座,然后以君臣之礼参拜朱翊钧。

待师生坐定后,朱翊钧又把同样问题抛给张居正。

“呵呵……”张居正虽然和冯保‘眉来眼去’,但他认为皇帝的教育,关系到大明的未来,所以不会一味附和于他。但他也不会让冯保下不来台,顿一下,便微笑道:“微臣想问问,太子如何看?”

“有道是字如其人,字写得好,肯定是很重要的。”朱翊钧想了想,皱眉道:“可要是说写好字才能当好皇帝,我看不见得,汉高祖、唐太宗、宋太祖、还有我们太祖爷,都是最好的皇帝,可他们都只能说是粗通文墨,字写得绝对称不上好。”

张居正和冯保都有些吃惊,想不到才十岁的小孩,能说出这种有智慧的话来,后者更是臊得脸发红道:“太子爷天资卓绝,奴婢是服了。只是太子爷方才点出的,都是开国的皇帝,当然以武功为主。而太平天子,则是以文治为主的。”

“……”这问题对十岁的朱翊钧有些复杂,他拧着眉头想了半天,也没琢磨出个所以然来,只能求助地望向张居正道:“老先生,您说呢。”

张居正先是歉意地看看冯保,意思是,得罪了。然后正色对朱翊钧道:“方才冯公公所说的,书法乃文治招牌,这话有理。作为太平储君,一笔字拿不出手,确实让后人笑话。”说着他朝朱翊钧笑笑道:“但太子您天资聪颖,又肯勤学苦练,以您现在的年纪看,书法已经小有所成,将来的字,也肯定错不了。”

“但您是储君,将来是要当皇帝的。自古以来的圣君明主以德行治理天下,而不是以书法治天下。所以字要常练不辍,但是为了磨练心性,并不是追求书法。因为书法的精湛,对苍生并无补益。像汉成帝、梁元帝、陈后主、隋炀帝、南唐后主和宋徽宗、宁宗,他们都是大书法家、大音乐家、画家、诗人和词人,只因为他们沉湎在艺术之中,以致朝政不修,有的还身受亡国的惨祸。”说着加重语气道:“归根结底,书法是艺术的范畴,不是一国之主该有的追求,殿下应当以古人为戒!”

一番进谏道理浅显,不容辩驳,听的小太子连连点头,小大人似的点点脑袋道:“老先生教导的是,我差点误入歧途!”说着伸手拧一把冯保道:“大伴,跟老先生学着点,别总是没长进。”

冯保气量不宏,如果换成别人拆自己的台,他早就怒气冲天,要找回场子来了,但张居正不一样,那是他的多年盟友,所以也只能苦笑道:“张老先生是学究天人的大学士,奴婢咋能跟他比?”

“老先生讲课,你一起听着就是。”小太子推他一把,不让他聒噪,然后坐端正道:“请先生开讲吧!”陪读的三个孩子也坐端正,目不转瞬地望着张居正,唯恐听漏了一个字。

张居正点点头,便检查昨天的功课,待太子和他的伴读都背诵完了,已经是未牌时分了。因为这时候容易犯困,所以他也不讲那些枯燥的东西,而是让学生们打开一本图书,为太子讲《通鉴》……张居正心细如发,考虑到孩子的兴趣问题,命人把通鉴上的故事,画成一幅幅图画,然后印制成册,每当太子读书累了,便讲一个故事,然后启发他自己去想古人的对错得失,最后才点评一番,把为君者应懂得的道理,用最浅显生动的语言,讲给太子听。

这种寓教于乐的方法,迥异于这个时代填鸭式的教学,自然大受太子欢迎,连带着张居正这个老先生,也比其他老先生更讨小太子的喜欢……而太子最不喜欢的,就是那个凶神恶煞的高胡子,这跟冯保整天说他的坏话有很大关系。

快乐的时间总是短暂的,张先生的课讲完了,接下来由侍讲学士申时行,来为太子讲《论语》。待张居正收拾完书本出来,一个小太监早等在门口,把他请到耳房之中。

张居正进去后,房中并没有人,小太监为他倒上茶,便退出去了。他也不着急,稳稳坐着喝茶。

过了一会儿,冯保来了,一张白皙的脸上满是忧色。论年龄,他比张居正大了四五岁,但因是个不男不女的身子,加之保养得好,一张白净圆胖的脸上竟没有半点皱纹,看上去比张居正显得年轻。见张居正安坐在那里喝茶,他哭笑不得道:“哎呦呦,叔大兄,你还真沉得住气呢,知道我为什么中途出去吗?”

张居正摇摇头,道:“必然是有事。”

“当然有事儿了。”冯保坐在他边上,端起张居正给他倒的茶,动作斯文的呷一口,苦笑道:“张四维亲自到文书房,要查张集的弹章何在,孩儿们不敢自专,这才把我叫回去。”

“给他了吗?”张居正沉声问道。

“我能给吗?那弹章上一个红字没有,让他一看岂不露馅了?”冯保摇头道:“私扣奏章可是大忌讳,别说我才是秉笔,就算是掌印,也担当不起。”说着搁下茶盏道:“我跟他推说,早就送到皇上那儿了。”

“他信了?”张居正道。

“不信又怎样?现在皇上病着,难道他能去问问?”冯保得意的一笑,旋即苦下脸道:“可是这借口也用不了几天,只要下次奏对时,高胡子或者张四维一问,准保露馅。”说着望向张居正道:“这事儿,了结了吧!”

“嗯……”张居正点点头道:“过犹不及,那张集也差不多吓酥了,我让人去找找他,让他上疏请罪,就说一切都是他道听途说的,现在发现事情闹大了,深感后悔云云……只要保证不处置他,相信他会答应的。”

“太岳兄好手段,”冯保终于把心放回肚子里道:“百炼钢也能化成绕指柔啊!”

“还有一事。”张居正摇头笑笑,压低声音道:“内阁送过去的奏章里,有关于刘奋庸和曹大埜的处置票拟,拟的是‘排陷辅臣,着降调外任’。”

“啊……”冯保急了,顿足道:“要这样处理,那以后别人更不敢弹劾高胡子了!”

“不错,”张居正点点头道:“高阁老打的就是‘杀鸡儆猴’的主意……”

“那怎么办?”两人商量事,基本上都是张居正拿主意,冯保照办……冯公公虽然是太监中的翰林,但比起真翰林来,还是差了不止一里。

“不要紧,我已经想过了。”张居正成竹在胸道:“把票拟内容改为曹大埜‘妄言,调外任’就不要紧了。”

“妙啊……”冯保也不是笨人,一点就透道:“这样的话,意思没有大改,但是要害地方都给改掉了……”说着他细细品味道:“不错不错,这一改,把排陷高胡子的意思拿掉了。就是说,他不是因为弹劾高拱而外调,而是因为说的话有些狂妄,证据还不够扎实;而且降级也改掉了,等于同级调动。这样应该能安人心了。”

“公公所得对……”张居正点点头,喝口茶道:“不过关口是,你这里能过了皇帝那一关吗?”

“问题不大,”冯保自信道:“皇帝病着呢,我到时候快点念,发音再含糊点,肯定听不出区别来。”说着叹口气道:“只是这次没奈何高胡子,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啊!”

“不要紧,这只是一次试探。”张居正淡淡道:“至少确定了,我们俩加起来,也打不过一个高胡子。”

“他会不会怀疑到你身上?”冯保有些担忧道,张居正可是自己的精神支柱,外廷奥援,要是没了他的襄助,自己肯定要被高胡子活活逼死的。

“他当然怀疑到我了,不过不要紧。”张居正摇摇头道:“高拱这人,好哄,我会设法让他以为是别人的。”

“他能信?”冯保不信,在他看来,自己和张居正私下交通的事情,高拱肯定早就知道了,怎么可能再取信于他。

“我自有办法。”张居正笑笑道:“你放心好了。”

“唉……”冯保叹口气道:“高胡子实在太得宠了,这次我算看明白了,只要皇帝在一天,我们就赢不了他。”

“是。”张居正点点头,面色阴沉,似乎在斟酌着什么。

“对了,沈阁老回京这事儿,你怎么看?”冯保也沉思一会儿,然后先开口了:“这次皇帝似乎没听高胡子的,是不是打算留着他制衡姓高的?”

“一个是首辅兼天官整整三年,一个战功赫赫、实力雄厚,两人都算是十足的权臣,也是我们无法战胜的。”张居正有些百味杂陈道:“只有让他们互相斗,斗起来的结果,必然是同归于尽!”

“到时候,叔大兄就是首辅了。”冯保恭维着笑道,却见张居正不为所动,只好讪讪道:“只是,怎么才能让他们斗起来呢?”

“有道是‘一山不容二虎’,如果皇帝一直安好的话,这两人早晚会有一斗,我们只需等等看。”张居正面色凝重道:“要是皇帝……的话,形势就复杂,不光他俩,还有我们,都会卷进去,最后谁胜谁负,谁也说不准。”说着叹一声道:“现在一切的一切,就看皇帝的健康了。”

“说起皇帝来……”冯保想了想,决定还是跟张居正交个底。他回头看了看紧闭的房门扇,压低声音说,“太岳兄,我觉着,皇帝日子不会长了。”

“难道得的是绝症?”张居正震惊道:“不会吧!下午皇帝还派人到内阁,专门解释了早晨的事,并说现在已经好了,不日便可上朝了。”

“这话不假,”冯保冷笑一声,眼神越发莫测道:“就着皇帝的病症,我专门找民间的大夫偷偷问了,都说这个病,没治。”

“你是说,皇上手上的疮?”张居正脸上的震惊不是假装的,他虽然知道隆庆是高拱的大靠山,但天地君亲师已经刻在骨头里了,让他无法像冯保一样冷酷。

“春节时,只是手背上长了一颗,起先只有豌豆那么大,几天后,就铜钱那大一颗了,而且还流水,黄黄的,流到那里,疮就长到那里。这手上的疮,就长了十几颗,起先还只是右手有,后来左手也长了。”皇帝的病情,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最高机密,所以后人才只能靠臆想去猜测某位皇帝得了什么病。但冯保,毫不吝惜地向张居正献宝道:“知道这事儿的,除了太医院的人,现在只有五位。皇后、李娘娘,我、李全,还有叔大兄……连孟和都不知道。”

“听你描述,这种疮似乎叫杨梅疱……”张居正难以置信道:“宫里的嫔妃都是干净的,皇帝怎么会染上梅毒呢?”

“还不都是孟和那些混账害得!”冯保心里暗自庆幸,其实以前在乾清宫当管事牌子的时候,他也没少带皇帝出去鬼混。要不是因为自己成了太子的‘大伴’,没时间再去伺候皇帝了,这天大的罪名,就得落到自己头上。想到这,他幸灾乐祸道:“孟和那个瘪三,不仅带皇帝去粉子胡同,还带他去了帘子胡同。”

作者感言

三戒大师

三戒大师

此作者暂时没有公告!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弹幕
弹幕设置
手机
手机阅读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