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军事 十九路军战记

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三百四十四章 亚洲第一

十九路军战记 尼莫 2846 2021-10-21 12:35:17

达尔文市是澳大利亚北部地区首府和主要港口,位于帝汶海达尔文港东北入口处的北部顶端,素有北北方门户之称,因1839年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曾到此考察而得名。

1942年8月2日,经过长达半个月的连续空袭之后,日军第二师团和第48师团在强大海空火力的掩护下,在达尔文市东西两面同时抢滩登陆。负责防守达尔文市的澳军两个步兵师刚刚从印尼战场撤退下来,士气十分低落,再加上日本航空兵长时间猛烈空袭,部队伤亡惨重,因此在日军的凶猛攻势下一触即溃。日本澳大利亚派遣军总司令山下奉文挥师猛进,长途奔袭之后抢占伯德姆,接着兵分两路:第二师团沿着大沙沙漠边缘向西部海岸横扫;第48师团和随后登陆第38师团向内陆挺进。

澳美联军原以为日军会从直接从新几内亚出发,在澳洲东部海岸登陆,同时这里也是澳大利亚的经济中心,理所当然地把防御的重点放在东部沿海,因此,得知日军在西部登陆以后,联军司令部匆忙调集了五个澳大利亚步兵师和两个美国海军陆战师,向西急进,准备把日军拦截在艾丽斯斯普林斯至芒特艾萨一线。

然而,正当抢先赶到艾丽斯斯普林斯的美澳联军在暗自庆幸的时候,日军第五、第18和第23师团突然出现在联军背后,与第38和第48师团形成夹击之势——原来,当山下奉文率领的西路日军高歌猛进的时候,东路日军悄无声息地在人迹罕至的约克角半岛登陆,采取昼伏夜行的方式行军,悄悄向澳洲腹地推进。由于日本的‘零式’战斗机独霸天空,美澳联军的侦察机不敢进行长距离的侦察,从而帮助日军达成了袭击的突然性。

美澳联军尽管奋勇作战,但是毕竟兵力悬殊过大、没有制空权,又是腹背受敌,防线在坚持了三天之后就被日军从正面突破,只得向东南方向撤退。日军在穷追不舍的同时连续增兵,登陆部队兵力很快就达到十个师团,在不到两个月时间里就把美澳联军驱赶到汤姆森河东岸,如果不是日军的补给出现问题,很可能会推进到澳洲东海岸。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之初,美国总统罗斯福认为轴心国中实力最强悍的非德国莫属,应该把德国列为头号敌人,先集中力量击败德国,再回过头来对付轴心国的两个小兄弟日本和意大利,这样做既符合美国的利益,也兼顾了英国的利益,因此得到了英国首相邱吉尔和苏联统帅斯大林的支持。这个战略方案虽能够顺利实施的关键是中国战场能够在日军的疯狂进攻下坚持下来,或者不会单独与日本媾和,所以当孙百里开始与日本进行停战谈判之后,先欧后亚的战略就遇到第一次考验。

没过多久,太平洋战争爆发,珍珠港一战使得美国人遭受了建国以来从来没有过的损失,整个太平洋舰队除了两艘航母之外,全部被歼灭了,夏威夷也被日军占领,惨重的失败把犹如一颗重磅炸弹,把美国民众的怒火给煽了起来,坚决将日本作为美国的主要敌人,其中还包括了相当数量的高级军官和政府官员,使这个战略必须面对更加严峻的考验。

本来,依靠罗斯福智慧和勇气,以及出色的口才,还是有机会迎接挑战,说服那些坚持日本第一的人们。然而,西海岸被轰炸、巴拿马运河被毁、日本陆军在澳大利亚登陆,这一连串的打击使美国民众意识到战火已经烧到了自己的家门口,强烈要求政府修改战略方针,确保澳洲和美洲的安全,甚至有些人直接抨击罗斯福的先欧后亚战略,说罗斯福是拿美国的利益在讨英国的好,更有甚者,不但强烈要求罗斯福下台,而且要求其承担本土和巴拿马运河被炸的责任!

到了这个地步,罗斯福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已经不是单纯的改变战略方针,而是如何在日军的凶猛进攻下守住澳大利亚!在损失了太平洋舰队全部主力舰艇的情况下,澳大利亚不但是重要的盟国,还是反攻日本的最重要基地,如果让日本顺利占领澳洲,下一步必然是美洲大陆,罗斯福虽然对美国本土的防御具有极高的信心,但是中南美洲漫长的海岸线却几乎没有任何防御措施,谁能保证这些国家不会倒向日本,为其提供前进基地?以日本空前强大的海军实力,只要他们愿意就可以在中南美洲的任何地点实施登陆,没有人能够阻止他们。另外,由于巴拿马运河被毁,太平洋舰队覆灭,运送物资和军队的舰队只能绕过整个美洲大陆,从最南端的合恩角进入太平洋,往返一次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并且要时刻提防日本海军的袭击,等增援部队赶到的时候,迎接它们的很可能是明晃晃的刺刀!

罗斯福不由自主地把目光投向欧洲战场,希望两个盟友能够把美国解救出来,然而,经过再三考虑之后不得不接受这样的现实——它们也自顾不暇!苏联虽然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但是并没有彻底改变战场的形势,德军依然掌握着主动权,同时,苏联迫切需要时间来重建在战场初期遭到重创的军队和工业体系;大英帝国的压力虽然有所减少,但是不列颠的空战进行的如火如荼,德国的潜艇神出鬼没地袭击从海外殖民地运送物资的船队,远东和非洲的殖民地分别在日军和德军的攻击下岌岌可危,如果不是美国源源不断的物资支援,可能早就倒下了,哪里还有能力来挽救美国?

罗斯福只能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中国身上——因为抗战四年多的战争表明,中国军队特别能战斗,只有他们顶住了日军的疯狂进攻!太平洋战争爆发到现在,日本仅仅出动了不到二十个师团的兵力,却造成本国军队和大英帝国军队的溃败,罗斯福简直难以想象装备着劣质武器的中国军队是如何在三倍数量的日军面前坚持下来的!正因为如此,罗斯福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中国拉入同盟国的阵营,即使为此得罪了盟国也在所不惜——盟友的利益固然重要,但是与美国的切身利益相比自然要退居第二了!

当罗斯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参谋长马歇尔之后,立即得到他的全力支持。马歇尔认为,美国还没有真正转入战时体制,武器装备的生产远远不能满足迫切的需要,而陆军却从战争爆发之初的三十万人急剧扩充到168万,由于缺乏有实战经验的军官和士兵,很多师长居然只有中校的军衔,部队的战斗力难以保证;五个装甲师刚刚组建,还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洗礼;空军还没有可以与日本‘零式’战机向匹敌的战斗机。这种情况下,即使能够暂时守住澳大利亚,也无法应付日军源源不断的增援,因此,通过中国战场拖住日军的主力,为美国争取时间就变成唯一的选择。

马歇尔针对罗斯福对盟国态度的担心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他认为,美国政府不要顾及苏联的态度,直接承认中国对外蒙古的主权,因为现在的苏联并没有讨价还价的实力!同样,这个结果也适用于英国,香港这块飞地对英国的重要性甚至还不如大西洋里面的几个岛屿,完全没有必要因为这个得罪中国。马歇尔还提醒罗斯福,无论是英国还是苏联,都需要美国物资援助,相信它们会在做出激烈反应之前慎重考虑这一点!

对于能否把中国拉入同盟国、担负起应付日本陆军主力的重任,马歇尔胸有成竹!他认为日本占领台湾半个世纪,东三省十年之久,而持续四年的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灾难,两个国家已经是不死方休的局面,根本没有媾和的可能,无论谁做总统都是无法改变的!因此,现在中国政府与日本的和平谈判肯定是为了拖延时间,为全面反攻做准备。

马歇尔还说,为了保证顺利和中国政府达成协议,一方面要提供非常优厚的条件,另一方面还要妥善利用美国在中国政府内部的良好关系。罗斯福总统的同学胡适博士现在是中国外交部长、宋子文是财政部长、宋美龄仍然挂着空军总司令的职务,这些人在思想上都是‘亲美排日’的,又都身居高位,是中国统帅部决策层的人物,应该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

听了马歇尔的分析,罗斯福开始对与中国的合作充满了信心。为了确保合作谈判能够顺利进行,马歇尔主动请缨,作为美国政府的全权代表、罗斯福总统的特使,到重庆与中国政府展开谈判。

就在马歇尔启程的前一天晚上,美国大使馆发回一份重要情报:中国最重要第四、第九和第六战区所属部队完成了整编工作,开始在前线囤积作战物资和粮食药品,似乎有开战的迹象!

作者感言

尼莫

尼莫

此作者暂时没有公告!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弹幕
弹幕设置
手机
手机阅读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