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汉子四十来岁,面色黧黑,身量中等,穿着内府杂役的青布衫裤,左臂搭着青布长手巾,枣木棍的一端插进袖口直抵腋下,另一端握在掌中,以青布手巾遮掩,混在一群内侍执役当中进了厚载门,一直来到北中门外,往左右两边看看,都是高高的红墙夹着的长长甬道,从厚载门进来的内侍和杂役不是进北中门就是往两边甬道而去,说说笑笑,行步匆匆,没人注意靠墙根站着的这个中年汉子——
汉子在北中门左侧等了片刻,后肩被人一拍,一个低沉的声音道:“随我来。”说话的人脚步不停,往左边甬道行去,汉子赶紧跟上,从后面看,前面这带路的人穿着青布曳撒、系着皂绦,个头不高不矮,身形不胖不瘦,没什么特殊之处,走得很快,到尚衣监院墙外折而向南,又是一条长长的道路,右边是一溜的围墙,从围墙上方可以看到万岁山的山巅,左边是都知监和印绶监,这时都有人进进出出,道路尽头就是宫城的护城河,有两丈宽,河水在月色下闪着银光——
“跟紧了。”
带路的内侍回头轻喝一声,这汉子赶忙紧走几步,二人相隔只两步,沿护城河东侧笔直往南走,大约走了两里路,便是宫城东面的东华门,燕山前卫和羽林前卫的士兵正在换班交接,铜铃声不时作响,看似众目睽睽,守卫最多,其实最松懈,火把灯笼晃眼,都看不清人,汉子跟着那内侍又顺利通过了东华门。
带路的内侍在东华门内御河边站住脚,对身后汉子道:“沿河往北走,正北的大门,一路闯进去,敢拦的挥棍就打,只管打,我们救得你。”说罢,便出东华门去了。
那带路的内侍面目模糊,汉子一直没瞧清他长得什么样,但既到了这里那也顾不了许多了,大步来到慈庆宫大门外,宫门黑灯瞎火竟无人把守,汉子右手抽出左袖中的枣木棍,执棍快步奔入,闯入第二道门,就听一个老太监问:“谁人?”
汉子挥舞着手中枣木棍,喝道:“打,打杀。”冲了过去。
这太监忙叫:“李鉴,有人闯宫,拦住他!”
一个太监咳嗽着从耳房踉跄奔出,张臂拦住道:“哪里来的狂徒——”
一句话没说完,“啪”的一声,太监李鉴左肩挨了一棍,痛叫一声倒地,汉子从他身上一跃而过,在那两个守门太监的惊叫声中直冲至穿殿檐下。
又有三个内侍奔过来大叫:“抓凶徒,抓凶徒!”
汉子跃上丹墀,一边挥棍不让内侍靠近,一边向穿殿内退去,穿殿两侧点着几盏宫灯,灯火昏黄,脚步声、叫喊声在空荡的殿堂显得阴森恐怖——
在穿殿那一端就是奉宸宫,太监钟本华听到穿殿这边的叫嚷,急领五、六名年轻的小火者堵在穿殿这边出口,尖叫:“抓刺客,抓刺客,保护小爷,保护小爷。”
魏进忠闻讯也飞跑着过来,手里挺着一根木杖,那汉子见这边人多,想回头,穿殿入口处也拥上一群内侍,东宫中再怎么冷清,几十个当值内侍还是有的。
汉子将手中枣木棍“霍霍”挥动,大叫道:“打,打,打杀。”前瞻后顾,短棍乱舞,两边十几个内侍逼过来,汉子不住后退,被压迫在穿殿西南一角。
朱由校、朱由检兄弟二人也跟了过来,持杖内侍拦成一排,朱由校没看到被围着的汉子,只听见叫嚷,忙问:“钟师傅、魏伴伴,出了何事?”
钟本华扭头喝道:“不要过来,速回宫去,客嬷嬷,客嬷嬷,带他们离开这里。”
朱由校却已经钻到两个小火者腿边朝里一看,就大叫起来:“小嫙,小嫙——”
站在朱由校身后的朱由检也跟着叫:“小嫙,小嫙——”
客印月和几个宫娥跑过来拉起两位皇孙,朱由校还在使劲叫着:“小嫙,小嫙在那边——”
客印月将朱由校半拖半抱着:“哪有小嫙,回去,回去。”一面问钟太监:“钟公公,有刺客?”踮足向人群中看了一眼——
却就在这时,昏暗的穿殿一角,走出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穿着红白两色的纱裙,额发剪得平平的,比较短,没有压着眉,露着一方白白的额头,显得有点呆,小脸粉嘟嘟的,左手拿着一柄小团扇,右手揉着惺忪睡眼,奶声奶气道:“两位哥哥找到小嫙了呀,怎么天都黑了?”
这小女孩是太子朱常洛的第三个女儿,名叫朱徽嫙,朱常洛前面两个女儿都夭折了,现在女儿当中就数朱徽嫙大,另外还有两个一个刚断乳一个尚在襁褓中,朱徽嫙的母亲冯侍选已然不在人世,朱徽嫙和朱由检一道由东李抚养,她虽是太子之女,这时却和朱由校、朱由检一样没有册封,所以不能称为公主——
这日黄昏,朱徽嫙与朱由校、朱由检两位皇兄玩捉迷藏,朱徽嫙躲起来让两位皇兄找,她就独自走到无人的穿殿一角,静静地坐在那里等两个皇兄找她,等了一会不小心就睡着了,这时被吵醒,懵懵懂懂站起来看到围着这么多人,还有一个挥舞着木棍的人就在她近前,她也没觉得害怕,说道:“哥哥找到小嫙,那是小嫙输了,小嫙绝不赖皮,那一盒酥油泡螺就给哥哥吃吧。”
穿殿里虽有这么多人,这时却静悄悄只有这小女孩说话的声音,钟太监等人紧张得不敢出声,小女孩朱徽嫙离那闯宫的汉子只有几步之遥,那汉子若是一棍砸下去,朱徽嫙肯定脑袋开花。
那挥舞着枣木棍的汉子也有些发愣,随即叫道:“你们别过来,不然我打杀这女娃。”一步跨过去,伸手抓住朱徽嫙的手臂,将小女孩整个人拎得一只脚着地,歪歪斜斜,小女孩顿时大哭起来,叫着:“哥哥,哥哥——”
钟本华执杖的手掌心满是汗,他虽知近日会发生闯宫之事,他究竟何时何人他是全然不知,现在看到这汉子竟然挟持小公主,不禁心惊肉跳,心想这怎么弄假成真了,喝道:“大胆狂徒,放开那女孩!”
猛见人影一闪,却是十二岁的朱由校冲了上去使劲扳那汉子的手臂,叫道:“放开我妹妹——”
朱由校对弟妹一向极肯爱护,那汉子挥棒就要打,站在最前面的钟太监大惊失色,不容多想,疾冲了过去,一手抱住朱由校,另一手往上一架,“嚓”的一声,枣木棒打在他小臂上,随后跟上的魏进忠和韩本用二人双杖交击而下,将那汉子打倒在地。
钟太监忍着右小臂疼痛,抱起朱由校和朱徽嫙兄妹退到一边,见魏进忠几个强壮内侍挥杖猛揍那汉子,钟太监这时冷静下来了,叫道:“别打死他,交给宫卫处置、审讯。”
这时王安陪着太子朱常洛从奉宸宫赶来了,有十几个内侍护卫着,问知是刺客闯宫,身体虚胖的朱常洛又惊又气,全身发抖,一时间说不出话来,王安赶忙安慰道:“千岁爷莫动气,刺客既已受擒,就交由宫卫处置,相信一定能追查出幕后主使。”
魏进忠、韩本用几人便找绳索将这汉子捆绑起来,钟本华让客印月和几个宫娥赶紧把朱由校、朱由检、朱徽嫙三人带走,一个宫娥抱起朱徽嫙,朱徽嫙还在哭,朱由校安慰妹妹道:“小嫙别哭,你赢了,哥哥输你一盒酥油泡螺。”
“真的!”六岁的朱徽嫙顿时破涕为笑,却又问:“哥哥不是找到小嫙了吗,怎么却是小嫙赢了?”语调还略带抽噎,小脸却已带笑。
朱由校道:“我和五弟找你好久了,找不到,是刺客找到你的。”
朱徽嫙“啊”的一声,身子缩在宫娥怀里,很害怕的样子。
客印月牵着朱由校的手,轻声道:“别乱说话。”回头朝穿殿上看,钟本华、魏进忠几个已经押着那太监往殿外出去了。
客印月心道:“这刺客哪里来的,这么没用的刺客?”
……
穿殿上的太子朱常洛终于一跺脚骂出一句:“欺人太甚!”又道:“我要立即去见父皇。”
王安道:“千岁爷莫急,这夜里去见万岁爷恐致惊扰,明日一早再将此事奏闻不迟,先让指挥使和巡城御史审问那刺客,事关重大,谅那些人不敢徇私舞弊、颠倒黑白。”
……
钟太监和魏进忠、韩本用三人,还有两个乌木牌、两个小火者,押着那闯宫汉子出二道门,守门的两个老太监,一个赶进来传声示警,另一个去东华门向宫卫报讯了,燕山前卫指挥使朱雄慌忙率人赶来,在慈庆宫大门前正遇钟太监等人押着那刺客出来,朱雄见礼道:“钟公公,这是怎么回事?”
钟太监右臂愈发疼痛了,伸手摸摸,明显肿大了,就不知骨折了没有,怒道:“朱指挥好悠闲,还问杂家怎么回事,你看看,刺客闯宫,差点伤到了千岁爷。”
朱雄冷汗涔涔,今夜是他的燕山前卫轮值东华门,慈庆宫一带也是巡守的范围,却出了刺客闯东宫之事,他这个指挥使罪责不小,一面喝命军士把那刺客押过来,一面小声问:“钟公公,太子殿下没受惊吧?”
钟太监冷笑道:“这么个手持棍棒的凶徒冲进宫去,打伤多名内侍,你说太子爷会不会受惊!”说着撩起右臂袖子,火把照耀下,小臂红肿,棍痕宛然。
朱雄听钟太监这么说,心知这刺客没伤到太子,略略放心,说道:“钟公公英勇擒贼,让下官敬佩,这刺客即刻送交巡视皇城御史审问,定要追查出——”
“幕后主谋”四个字没说出口,燕山卫指挥使朱雄就打了一个寒噤,毛骨悚然。
钟太监问:“今夜轮值的巡视皇城御史是哪位?”
朱雄道:“是陕西道监察御史刘廷元。”
钟太监暗暗点头:“刘廷元、姚宗文正是郑贵妃一党,倒真是碰巧,且看刘廷元怎么审理此案。”说道:“太子爷命我等几人盯着审理这刺客,明日一早要奏闻圣上。”
朱雄道:“是是,钟公公请,几位公公请。”
钟太监让韩本用和另几个内侍回宫向太子复命,他与魏进忠跟着朱雄去东华门外,御史刘廷元闻讯赶来,将刺客就近押往光禄寺审问,却不肯让钟本华和魏进忠参与审案,钟太监道:“刘御史,我二人并非参与审案,而是旁听,一有结果即刻还报太子爷。”
出现刺客闯东宫的惊天大案,刘廷元已经感觉形势很不妙,现在情况未明,他自然不想钟、魏两位东宫内官掣肘,当即援引大明律条令,拒绝钟、魏二人旁听,钟太监道:“好,刘御史秉公执法,杂家无话可说,现在这活生生的刺客交给刘御史,可不要审几下就审死了,杂家与大魏就在这光禄寺前等着。”
刘廷元不动声色,让军士押着刺客进去,钟太监和魏进忠就在光禄寺大门前席地而坐,钟太监手臂痛得厉害,魏进忠便去御药房请了两个会医术的内侍来给钟太监治伤,捏拿一番之后,说是小臂骨裂,即给钟太监右小臂上了伤药后用夹板绑定,再用布带把右臂与脖颈吊挂着,钟太监忠心护主形象跃然而出——
刘廷元连夜审讯刺客,至天明时才走出光禄寺,钟太监右臂伤痛,又且一夜未睡,神情萎靡,见刘廷元出来,忙问:“刘御史,刺客招供否?”
刘廷元道:“本官已写好初审奏疏,现在就呈给圣上御览。”
这种发生在宫中的案件,不须经内阁转呈,可直接交到司礼监。
钟太监问:“刘御史,初审是个怎么说法?”
刘廷元却不理睬,径自往东华门去了。
魏进忠恼道:“这真是蔑视我们东宫人啊,钟公公,我们这就回去向小爷复命吧。”
钟太监涨红了脸,盯着刘廷元的背影,深感被人轻视的屈辱,心道:“刘廷元,终有一日要你仰视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