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体育赛事 重生之围棋梦

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776章 赐名

重生之围棋梦 七死八活 4955 2025-10-23 14:27:38

在“富士通杯”半决赛中,李石佛最终没能挡住孔二杰的冲击,以微弱差距败下阵来。在大阪的比赛现场,李小强一直在全程观看这场比赛。等比赛结束后,李小强对身边的人感慨道:

“这就是岁月不饶人了,与其说李石佛是输给一个更强的自己,不如说他是输在自己的年龄,这一盘棋,是岁月打败了李石佛。”

李石佛和孔二杰两人都是“控制流”的下法,这种风格的对局,通常是不会有什么大砍大杀的,基本上就是功力和耐心的比拼。

这盘棋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李石佛的形势一直不错,他只是在大官子阶段出现一点小失误,然而当这点小失误被孔二杰抓住以后,他再也没能翻过身来。

当李石佛赖以成名的绝技失去以往的威慑力,当以前的最强点现在甚至变成他的弱点,李石佛的输棋就变成很正常的事情。

“李石佛已经老了,不过先生您可没老,您依然是那么强大。”

这样拍李小强马屁的,是他的日本弟子井山裕太。李小强之所以这个时候出现在日本,就是参加一项和井山裕太有关的活动。

今年早些时候,日本棋坛发生一件大事,今年还不满20岁的井山裕太夺得“本因坊战”挑战权,并在随后的七番棋决赛中以4比2的比分击败张栩,荣登“本因坊”宝座。

这是日本围棋史上,首位不满20岁的“大三冠”冠军。在日本围棋颓势尽显的今天,在整个日本围棋仅仅靠张栩一个人苦苦支撑局面的今天,日本棋坛苦苦等候的新人终于冒出头来,在这一天,整个日本棋坛为之欢呼雀跃。

和中韩棋战不同,日本的新闻棋战有时确实有其独特韵味,例如每当有新冠军产生,他们都会举办一个隆重的加冕仪式,例如某某“名人”就位仪式,某某“本因坊”就位仪式等等。

井山裕太本身就是日本关西大阪人,因此他的“本因坊”就位仪式就放在他的家乡举行,作为井山裕太的座师,李小强这次就是应邀来出席他的加冕仪式。

“成为本因坊之后都是要改名的,你想好帮裕太起什么名字吗?”

梅泽由香里这样和李小强开玩笑道。

李小强笑笑,他当然知道“本因坊战”的这个传统,并且这个传统只在“本因坊战”中所独有,其他诸如“棋圣”,“名人”,都没听过头衔拥有者需要改名。

可能是因为秀策的缘故,后世的“本因坊”头衔拥有者,都喜欢在改名的时候加一个“秀”字。高川格成为本因坊之后,他就变成本因坊“秀格”,石田芳夫变成“石田秀芳”,武宫正树变成“武宫秀树”。当年老神棍藤泽秀行曾经洋洋得意地说道,假如他成为本因坊的话,那他就不需要改名了,因为他的名字中本身就有一个“秀”字。

只是很可惜的是,老神棍虽然号称“头衔尝鲜者”,可是他终其一生,都未能夺得过“本因坊”头衔,白白辜负了自己名字中那个“秀”字。

改一个“秀”字算是最普通的行为,不过也有一些棋手比较特立独行,例如坂田荣男成为“本因坊”的时候,他自号“荣寿”,加藤正夫夺得“本因坊”时,他改名“剑正”,这是比较少数的“师兄”的身份“教训”古大力。

“嘿嘿多谢常哥关心,我今后一定会更加努力,我想我的努力就从下一盘比赛开始吧。”

“你简直是在做梦……”常韧圣笑骂到。

常韧圣当然是有理由这样说的,“善变”的“三星杯”年年都有新举措,今年除了缩短比赛用时外,半决赛和决赛的赛制同样发生改变。从今年开始,“三星杯”半决赛和决赛同样都变成三番棋了。

在番棋赛中想击??特别多,赵治勋一个人就曾经十年霸。这些外籍棋手加起来的夺冠次数,可能超过总次数的三分之一强。那么这样一来,久而久之,改名活动好像渐渐失去它的影响力。

现在好了,终于有一个纯正的日本人重返“本因坊”位,而且这位新“本因坊”是如此年轻,如此给人于希望,因此这次井山的就位仪式就被日本人操办得特别隆重。而这个仪式的核心内容,就是帮井山裕太改名。

那么现在的问题就来了,到底谁来帮新“本因坊”取名呢?

李小强这次来日本之前,他本来还没想过这个问题,不过让梅泽由香里一提醒,李小强才发现,作为井山的恩师,自己才是“赐名”的第一人选啊。

李小强本来也想谦虚,想把这个机会让给大竹英雄等日本名宿,因为井山裕太最开始是出身“新木谷道场”,大竹英雄,包括目前已经仙逝的加藤正夫先生他们都算是井山裕太的恩师。

不过到了日本以后,大竹先生他们反过来谦虚,于是就这样,李小强接下了这个“赐名”的任务。

“由香里,你说取个什么名字好呢……”李小强和梅泽由香里商量:

“要不就选择最偷懒的做法,按照你们日本人的习惯,直接给他加个‘秀’字好了。”

“井山秀太……”

梅泽由香里抿嘴一笑:“这个名字也不是说不行,不过小强你难道不觉得……”

梅泽由香里并没有说这个名字具体怎么不行,她只是换个方式劝阻李小强:

“你刚才自己都说了,这是一个偷懒的做法,为了不让人觉得你太过随意,我还是劝你再想过个名字吧。”

“道理是这个道理,不过到底取什么名字好呢……有了!”

“你想好了?叫什么名字呢?”

李小强还故作神秘状:“嘿嘿,保密,到时你就知道了。”

新“本因坊”的就位仪式终于到了最高潮环节,由新“本因坊”的授业恩师,当今世界棋坛至高无上般的存在,来自中国的李小强给新“本因坊”赐名。

当笔墨纸砚送到李小强面前的时候,按照惯例总是要让李小强“说两句”的。

“……很高兴看到裕太的成长……在这我特别想指出的是,裕太能有今天的成就,除了他自身的努力,我的作用微乎其微,更多是很多前辈精心培养的结果。在这其中我特别要提一下加藤先生,当年加藤先生重新振兴日本围棋的渴望,先生的远见,先生把裕太托付给我的情形,那一幕我至今还记忆犹新啊……在这我想对裕太说:裕太,成为本因坊并不是你的终点,而应该是你的一个新的起点,希望你继续努力,不要辜负前辈们对你的殷切希望……”

李小强洋洋洒洒说了一大堆废话后,整个加冕仪式最关键的环节终于到来。

当众人看过李小强在“免状”上留下的墨宝后,也就是看过李小强的“赐名”后,所有人都目瞪口呆,不少人在心里摇头叹息:

“李小强这个家伙,这家伙的围棋的确下得相当不错,不过这家伙取名字的水平……那实在是有够烂的。”

井山裕太同样苦着一张脸看着师傅给自己的赐名。不过要怎么说好呢?李小强的赐名好像一点都无法指责。

李小强刚才反复提到加藤正夫先生,作为曾经的“本因坊”,加藤先生号“剑正”,李小强在这个名号中取了一个字,然后在井山裕太的名字中取了一个?年度另外一项世界大赛“LG杯”落入李石头囊中,这才没让古大力一个人专美于前。

反观李小强,在“世界棋圣战”到来之前,他在今年的世界大赛中一无所获两手空空。这是从1997年之后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从1997年开始,李小强保持着至少每年获得一个世界冠军的记录。这样一个记录,在“李小强王朝”进入第10个年头的时候会被终结吗?

所有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接下来的“世界棋圣战”决赛备受瞩目,当古大力获得挑战权后,就连张大记者这种最坚定的“小强粉”,现在都已经有所动摇。

“大力赢李石头的那盘棋你看了吧?大家都说,现在的大力,那就是几年前最巅峰的你啊……”

李小强点头笑道:“当然看了,不过好像不对吧,我下出类似的妙手,好像已经过去七八年了……”

两人聊的是刚刚结束的“世界棋圣战”挑战者决定战。这次的挑战权之争,是在古大力和李石头这两位当今世界棋坛最优秀年青棋手之间展开。

其实不仅是挑战权之争,今年的“世界棋圣战”几乎完成成为年轻棋手展现自己的舞台。李石佛在64进32时候就被淘汰。在8强?己的同胞“牛哥”夺冠。

成为世界冠军后的孔二杰像是真正捅破了那层窗户纸,进入今年以后,他又相继夺得“三星杀?

“就是就是啊,高者在腹,看了老大这盘棋,我才真正知道什么叫做高者在腹……”

李小强和孔二杰的比赛还在继续,下午2点半钟左右,整个研究室异常热闹。张大记者在研究室内来回溜达,看着古大力他们重新回过头去探讨棋局前面的进程。

一盘没有看懂的棋,一盘感性判断和理性判断相差甚远的棋,古大力他们自然会回过头去重新研究,这是职业棋手的自然反应。

最开始的时候,张大记者还饶有兴趣的驻足观看,不过只看了一会,张大记者就开始走神——这是当然的,李小强今天很多棋,连古大力他们最开始都没看懂,更何况张大记者这样的业余棋手。

张大记者只知道:古大力他们研究了很久,并且是带着明显倾向性去寻找李小强的好手。只是很可惜的是,李小强的好棋固然被他们找出来不少,李小强?口无言。

到了这一次,和两年前的情况非常相像啊。同样是一位众望所归的挑战者,年轻人依然来势汹汹,唯一不同的,好像就是李小强又老了两岁。

那么这一次的情况,会和以往有所不同吗?

赛前依然有很多“理性的分析”,依然有很多不同的声音,但因为他是李小强,这是事关李小强的比赛,只要是面对李小强,那么没有任何人可以轻易获胜。

至少张大记者说不出这种话来。

?飞刀,例不虚发!小强长考,从不落空!

记得在多年以前,当张大记者在自己一篇文章中用上这样一句排比句的时候,大家就对“小强长考”充满了无限憧憬。而在这其中,对“小强长考”最憧憬的,那自然就是张大记者本人。

“小强,在这样一种局面下,你难道还能找到破局的手段吗……”

随着李小强思路的时间越来越长,张大记者的眼睛也越来越明亮,他盯着对局室的方向喃喃自语。

下午说,咱两熟归熟,你敢乱说的话我照样可以告你诽谤。我怎么就成2年只赢5盘棋的好汉了,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去年的‘应氏杯’是怎么回事?”

张大记者再次被憋得说不出话来。

时至今日,李小强的确已经失去了以往的统治力。曾经的国内棋坛“全冠王”,李小强曾经把国内四大挑战制头衔聚于一身。但自从2年前被古大力夺走“棋王”和“国手”以后,李小强不仅未能重新夺回头衔,他的领地进一步被年轻人蚕食——就在去年的时候,李小强再次丢掉“名人”头衔,因此到了现在,只有蝉联次数最多的“天元”头衔还留在李小强手中。

同样比较凑巧的是,去年从李小强手中抢走“名人”的,恰恰就是这次来势汹汹的挑战者孔二杰。凭借这个五番棋,孔二杰也成为继马小飞,李石佛,古大力之后,第4位能在番棋赛中击败李小强的棋手。同样凭借这一役,让接下来的“世界棋圣战”决赛赛果显得更加扑朔迷离。

李小强在国内棋坛的统治力逐渐消失,在国际赛场的情况同样好不到哪去。

在各项世界大赛中,最近两年不断传来李小强输棋的消息。如果在早些年,“李小强输棋就是新闻”的话,那么从去年开始,李小强的输棋好像就不再是新闻。

尤其是两个韩国人举办的世界大赛,“LG杯”和“三星杯”,由于比赛节奏越来越快,比赛用时越来越短,李小强在这两个比赛中也越来越力不从心。

在这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三星杯”,在早年的时候,李小强算是和“三星杯”很有缘分的,前3届“三星杯”都被李小强一个人包揽,可是到了现在,李小强已经多年没能染指“三星杯”了。

不过话说回来,李小强的统治力虽然逐渐消失,但在最近两年,李小强的表现也并非全无亮点。其最大的亮点,就是他刚刚和张大记者提到的第6届“应氏杯”。

去年结束的第6届“应氏杯”,最后冠军奖杯落入李小强囊中,他在最终的决赛中击败韩国棋手崔毒夺冠,决赛的比分是3比1。

从对手到比分,这个冠军本来不值一提,在李小强获得的众多冠军䙩噩的跟着李小强走进书房,连怎么坐到李小强对面都不知道。

“你到底下不下?”

“啊!”

李林回过神来,他首先听到李小强不耐烦的声音。

回过神后的李林发现异样,或者说他发现有什么不对:

“我说爸,您这……您这棋盘好像有点不对。”

李小强再次把眼一瞪:

“废话,这当然不是普通棋盘,这是……二十一路棋盘。”

“啊?!”

李林傻了眼,他这一回,是真的傻了眼。

赵大宝VS张大记者(番外三)

申城,李小强家中。

由于不适应京城天气,在处于半隐退状态以后,李小强大部分时间??一年正好是1997年。那一年,正好是围棋界公认“李小强王朝”的开始。因此李小强再次捧起“应氏杯”,确实具有非同一般的象征意义。

这个冠军,让李小强从1997年开始,确保每年至少有一个世界冠军入账。这个冠军,让“李小强王朝”得以延续,让所有人都意识到,哪怕是直到现在,“李小强时代”也远没走到结束的时候。

同样的道理,因为这个冠军,这让李小强不承认自己是“2年只赢5盘棋的好汉”,因为这个冠军,这让接下来的“世界棋圣战”决战更加充满悬念。

尽管挑战者来势汹汹,但没人敢轻言李小强必定失败。

“小强,你就给我说实话吧,你这次一定要跟我说实话,不能像上届比赛那样忽悠我,你认为自己这次有把握卫冕吗?”

李小强笑笑,他当然知道张大记者是什么意思。

在上届比赛中,赛前李小强曾高调表态,宣称自己知道古大力的弱点,因此对自己的卫冕充满信心。在比赛之前,包括张大记者在内的很多人都不相信李小强这句话,认为他这只是那种比较低级的心理战。结果在比赛过后大家才发现,原来李小强还真知道古大力的弱点啊,那时候的古大力,在李小强面前简直就是不堪一击。

上次是那样,那么这次呢?

“你少给我嬉皮笑脸,你就给我老实交代吧。”

李小强想了一会后,正色对张大记者说道:

“和你说实话吧,孔二杰和古大力不同,我看不出他有什么明显的弱点,也并没有十足赢他的把握,不过我还是要说,对于接下来的这场决赛我还是充满信心。这样说吧,我也许没有必胜的把握,但我有着必胜的信念。”

“这……这可不像平时的你,我说小强,你能给我说明白一点吗?”

李小强笑笑:

“第一个理由恐怕不用我说了吧,你知道的,假如这次我卫冕的话,我就能达成5连霸了……”

张大记者同样笑笑,这个理由的确不用李小强多说,为了5连霸,李小强肯定会对这个比赛无比重视,他肯定已经对这个比赛进行了充足准备,这是根本不用想就知道的事情。

“那除了这个理由外,还有呢?”

还有什么理由呢?这个时候的张大记者突然发现,面前的李小强突然化身哲学家,他的表情变得迷离,他的目光般的深邃,他像是在回答自己的问题,又好像是在自言自语:

“……还有什么理由吗?如果说有的话,那应该就是我不甘心吧……”

“不甘心?”

“……是啊,就是因为不甘心,张大记者你知道的,我李小强下围棋已经几十年了,不说虚伪的话,我李小强虽然取得了很多人难以企及的成就。可是这棋下到现在,我感觉自己越来越迷茫,因为我发现自己不懂的地方越来越多……”

“……孔二杰虽然很强,但是他的棋……他的棋我还是懂的,至少他下的所有棋,所有棋我都是懂的,从来没有超出我的理解范围……”

李小强看着张大记者:“张大记者,我这样说,你能理解我的意思吗?”

张大记者默认:

“小强,这,就是你一直孤单坚守下去的理由吗?”

“是的!”

作者感言

七死八活

七死八活

此作者暂时没有公告!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弹幕
弹幕设置
手机
手机阅读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