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盘座子棋的表演赛,最终李小强还是比较轻松的获得了胜利。
陈超越毕竟久疏战阵,更何况在座子制度下,棋局很容易导致激战。陈超越虽然也以力战见长,算是老一辈的力战专家,但是和现在的李小强相比,无论是算路的深度还是算路的准确性,陈超越都要差上一筹。因此一盘棋虽然杀得热闹,但棋局一直由李小强掌控。最终的结果也基本没有什么悬念。对于最后的结果,当然没人会觉得有什么意外。与此相反,如果是李小强输掉比赛的话,那可能连陈超越自己都会觉得这是一件拙拙怪事。
比赛结束后大家一起复盘闲聊。既然是刚下一盘座子棋,那么大家的话题基本上都集中在这个方面。
“陈院长的‘古谱大系’现在进展得怎么样了?”
听到李小强说起这件事,陈超越装模作样埋怨:
“哈哈小强你还好意思说,我这都是受到你的干扰啊,现在写作的进度慢多了。不仅新的写作速度越来越慢,而且部分已有的成稿看来也要重写。我都怀疑在我的有生之年这个系列能不能完成。总之我不管了,如果我这辈子写不完的话,那么这个任务就交给你来完成。怎么样小强?”
听了陈超越的话,李小强微微一笑……在真实历史中,陈超越撰写的“中国围棋古谱精解大系”一共十四卷,几千万文字,上万参考配图。可谓一部煌煌大著。在今世这个时候,陈超越同样开始了这个工作。目前的围棋界,自己和陈超越并称为研究中国古棋的专家,但是两人研究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
自己和方老合作的“中国古棋研究”,更多是想弄清中古棋的真实面貌,特别是在研究古谱的时候,致力于还原古人对弈时的真实想法。而陈超越的研究,更多是站在现代人的角度看待古谱,并用现在流行的围棋观点对古谱加以评述。
虽然侧重点不同,但肯定也有交叉的地方。比如李小强和常韧圣等人如果有什么最新研究成果,并彟?圣,邵伟刚他们处得相当不错。大家有事没事会陪他下下卫生棋。因此在最近一年间,他的围棋水平更是蹭蹭见涨。
上次熊国涛和江承华来京城的时候,也见到了赵大宝。大家对赵大宝现在的水平同样表示惊讶。熊国涛更是留下一句话,如果有机会的话,希望赵大宝能代表赣源参加晚报杯。因此现在的赵大宝劲头更足了,来棋院也来得更勤。
“大宝,来来来,趁我今天心情好,你摆上三个,我好好教你两招,如果你能过我3子关的话,也许你还真能在‘晚报杯’上赢上一两盘。”
面对李小强的“热情邀请”,赵大宝翻翻白眼:
“去去去,没兴趣,摆2子你都没赢过我,还3子呢……”
对赵大宝的态度,李小强倒是觉得正常,旁边几位棋迷听过眼都直了。
“你2子能赢李小强?吹牛吧,据说下超快棋的话,李小强能把‘??想混乱,这样才影响他的写作速度。
在现阶段,谁能对他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呢?那当然只有自己。
就在李小强还在感慨的时候,今天赛事的主持人王易走了过来:
“陈院长和小强这边下完了,现在就不知道那边的情况怎么样。不过按照正常的估计,应该是马小胜出的可能性居大吧。嘿嘿,马小对小强,这本来就是当今世界棋坛最引人瞩目的碰撞。那么接下来的决赛,这就是今年的开胃菜,让我们先来看看这道开胃菜的味道怎样……”
王易的话音未落,在这间对局室的另一边,聂旋风的大嗓门已经响起:
“哈哈马小你今天有点欺人太甚吧,你这明显就是小强的下法。可是你也不想想,小强的招有那么好学吗?怎么样,今天算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吧……”
听到聂旋风的话,李小强的感慨更深。自己在寻找办法击败马小飞,马小飞何尝不是在寻找办法击败自己。所谓“灯下黑”,以前李小强很少想过,自己能对整个围棋界产生什么影响。
陈超越会受自己影响,这个可以理解。常韧圣罗神猪这些朝夕相处的队友会受到自己影响,这个也可以预期。但是站在整个世界棋坛潮头的那些棋手,特别是年轻一代棋手。马小飞,李石佛,刘昌赫甚至依田纪基等人,他们会受到自己的影响吗?这个李小强以前就没有想过。
现在仔细想来,影响肯定是有的,改变肯定也是有的。但是这个影响有多大,李小强并不知道。前世的李小强毕竟只是普通棋迷,顶尖职业棋手的世界他不可能精准把握。他甚至不知道现在的常韧圣有没有变得比前世更强。
虽然从理论上说,他似乎应该是更强。但是这有什么用呢?常韧圣的成绩能变得更好吗?恐怕谁都说不清吧,因为他所有的对手也可能变得更强。
“重生带来的福利,到现在应该是消耗已尽吧?今后的竞争,我和其他人都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这是李小强听到马小飞模仿自己的思路后,他心里生出来的感慨。
大年初六,“四代棋王争霸赛决赛”。比赛结束后,聂旋风装模作样摆出一副惊讶的表情:
“我说你小子,这么区区一个邀请赛,你那么认真做什么?你也不知道学人家马小专心致志备战天元赛,这样的比赛你也这么来劲?”
李小强哈哈大笑:“聂老师您可别忘了,这个比赛的奖金可比天元赛还要高。怎么,就允许您赚奶粉钱,还不让我攒点老婆本呀。”
这时候聂旋风第2个儿子还小。面对李小强的调侃,聂旋风哭笑不得:
“你小子……”
“聂老师我就问您一句吧,您觉得我今天的序盘下得怎么样?”
“嗯,你那个布局水平能好到哪去,不过怎么说呢,你今天的布局还是让我有点难受……对,难受。”
“是吗?”听到聂旋风这样的评价,李小强笑得很开心。
大年初十,95年春节之后的第一项国际比赛打响。这个比赛却是中日围棋擂台赛。当日方主帅大竹英雄来到中国棋院,很有一点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感觉。
国家围棋队宿舍,一帮青年棋手纷纷在为常韧圣加油,邵伟刚对常韧圣说道:
“小常加油,如果你把大竹拿下,那你就是牛大发了,一杆清台,这可是连老大都没有做到的事。”
“对对,韧圣先在这个方面超过老大再说。”罗神猪和周大洋他们纷纷附和。
李小强在这个时候倒是发表了不同意见:
“现在赢大竹算什么本事,大竹已经垂垂老矣。我说你们两个……”李小强指着常韧圣和邵伟刚:“……你们两个还是把力气留到十强战里面吧,如果你们俩能把马老师斩落马下,那才算你们有本事。至于大竹嘛,我还真希望能留给我。”
常韧圣和邵伟刚都是首次入选中国围棋十强,而且新一届“十强战”马上也要进行,和“天元赛”的决赛穿插着进行。他们俩一个排名第7,一个排名第10,根据十强战的小组编排,他们俩都是和马小飞一个小组,所以李小强有此一说。
至于李小强他说自己想碰大竹,那还真是他的真心话。因为到目前为止,李小强算是和大竹先生有过3次交手,其中2盘都是多年以前的指导棋。两人唯一一次分先交手,却是以李小强的失败而告终。
换句话说,在日本六大超一流棋手中,大竹先生是李小强唯一一位没有在正式比赛中击败的对手。
但是李小强这个愿望能实现吗?李小强认为很难,其他人同样认为很难。
“大竹想冲到老大帐下,恐怕是很难做到吧。从韧圣到老大之间,还间隔4,5位中国棋手。如果大竹真能做到,那他也算是牛了。嘿嘿,这一届擂台赛,和当年第2届擂台赛时候的情况很像啊。当年他宣称自己是拿鞭子的人,可是到了现在,鞭子应该拿在我们手中了吧。”
10年前大竹先生第1次担任中日围棋擂台赛日方主帅的时候,那时候李小强刚重生。十年弹指一挥间,可十年之后的世界棋坛却像是换了人间。
虽然擂台赛是个容易创造奇迹的地方,可现在没人相信大竹英雄能够创造奇迹。因为现在的日本围棋,就像大竹英雄的年纪一样,这并不是一个适合创造奇迹的年龄。
没人认为日本围棋现在能够创造奇迹,可惜常韧圣也没能够创造奇迹。
大年十一,常韧圣和大竹英雄的比赛结束后。常韧圣一脸沮丧的走下赛场,他最终没能完成一杆清台的壮举。不仅如此,大竹英雄乘胜追击,他在大年十三击败俞彬,在完成两连胜的同时,也稍微为日本围棋挽回了一点尊严。
当然,这个时候没有多倂
以上2个都是个人赛,另外一个,是今年新增的一项团体赛,首届“三国擂台赛”也即将打响。因为是新增世界大赛,中国棋院非常重视,基本上派出最强阵容出战。目前中方的参赛阵容已经确定,聂旋风,马小飞,刘大锤,曹大方加李小强,就是首届三国擂台赛的中方参赛阵容。
和中日围棋擂台赛稍微有点不同的是:三国擂台赛的出场顺序不固定,没有所谓的“主帅”或“副帅”的说法。只要在每场比赛开赛前,提前2个小时通知对方是谁出场就可以了。因此李小强目前的出场时间未知。不过作为李小强自己来说,考虑到自己的年龄最小,该谦让的时候还是要谦让。他还是很想以先锋的身份出战。当然,这个首先要做通管理层的工作。
以上是国际比赛部分。国内比赛:目前“棋王战”,“国手战”,“名人战”也渐入佳境,都到了争夺最终挑战权的关键时刻了。在这三项比赛中,李小强居然都有机会争夺挑战权。在前几个月中,李小强其实也在一路高歌猛进。但是像这种国内比赛,前面几轮比赛其实并不受关注。只有到了这个时候,才能吸引一点点眼球……因此在最近这段时间里,李小强狠狠的在各大媒体体育板块或围棋板块几句,却见马小飞正襟危坐,目光有意识的不和李小强对视,完全没有和李小强彼此交谈一下的意思。见到这种情况,李小强微微一笑,他也就放弃了和对方交流一下的念头。两人就这样默默相对而坐,静静等待比赛开始。
“看来他和我一样嘛,很想在今天的比赛中来个开门红,看他这幅模样,他好像比我还看重今天的比赛……”在比赛开始之前,李小强心里这样想到。
“关于小强职业生涯的起点,现在有很多种说法,有人认为应该从当年的‘棋童杯’算起,也有人说应该从当年的中日围棋对抗赛,小强单挑日本业余四大天王算起。我告诉大家吧,其实这两种说法都不对,小强真正的起点,那还就是在天元赛上。什么?你说我瞎掰?我告诉你我可没有瞎掰,这是小强自己都承认的。想当年小强在首届天元赛中的神奇之旅,啧啧……”
比赛开始以后,张大记者正在和他的一些同行摆龙门阵。目前围棋在国内大热,专跑围棋这条线的记者也明显增多。尤其是那些影响力和规模都比较大的纸质媒体,在体育板块中如果不报道围棋新闻,那简直出门都不好意思和同行打招呼。这样一来,就在这些年间,国内就催生了很多专职围棋记者。
当然,在这些专职围棋记者中,很少有人能和张大记者的资历相比。比如今天到场的记者,有不少也都是受到擂台赛的影响才开始接触围棋,算是最近这些年才刚刚培养出来的新一代棋迷。这些记者对围棋界发生的大事当然都非常清楚,但是对早些年的一些国内比赛,例如对首届“天元战”中关于李小强的一些故事,其实就并没有多少人清楚了。
一般在这个时候,就是张大记者显摆的时候。当张大记者在那“忆往昔峥嵘岁月”,周围一帮菜鸟记者个个听得津津有味。
真要严格说来张大记者说的也没错。首届“天元赛”确实对李小强非常重要。这个比赛直接影响到他的职业生涯。在那个职业赛事稀少的年代,如果不是因为李小强在首届“天元赛”中的惊艳表现,他很可能就无法入选第3届中日围棋擂台赛的参赛阵容。连锁反应之下,也就很可能没有后来的李小强……
张大记者说到李小强当年是如何获得参赛资格,说到首盘比赛的“一子解双征”,说到李小强“捡漏王”的来由,甚至说道自己当年和李小强开的“出门撞奔驰”的玩笑话。张大记者娓娓道来,让周围的年轻同行一个个听得如痴如醉。
“……在当时那个时候,没人能想到小强撞到的奔驰竟然会是马小飞九段。当年小强才初出茅庐,可当年的马小已经贵为中国围棋的二号人物啊。小强当年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他的冲击力,不是看重他这点的话,我估计当年他也很难入选擂台赛的阵容。唉!可惜当年的半决赛是三番棋呀,不然小强当年很可能能够创造更大的奇迹……”
张大记者说着说着,就说到李小强和马小飞两人之间的竞争史。事实上这也是今天记者们聊天的主题。今天同样是“天元战”,而首届“天元战”半决赛,其实是两个人之间第一次正式比赛。
“是啊,现在才想起来,李小强和马小飞之间第1盘比赛,就是以李小强获胜而告终,真不知道他当年是怎么做到的……”
记者们在回顾两人的交战史。说到两人第1次番棋较量,马小飞赢的两盘,现在自然是没什么人记得清楚。但李小强用“极端主义战法”赢马小飞的那盘,现在依然让人印象深刻。
“归根到底,小强就是个围棋天才呀,也只有他那样的天才,当年才能创造出只属于他的极端主义战法……”
讲述完李小强当年的光荣历史,张大记者开始以发感慨作为总结。不过张大记者的故事大家爱听,他的感慨却没什么人爱听。的确,张大记者作为国内头号“小强粉”,他发感慨的时候,无非就是对李小强肉麻的吹捧。而他那样的话,作为他的同行都不知道听他说过多少遍了,耳朵都快听出老茧,那自然就没什么人爱听。正当张大记者还在那滔滔不绝的时候。
“咦?大家快来看看,今天的棋,好像有点特别啊。小强这是什么意思?他今天的下法,好像像那个……那个什么流?”
张大记者的某位同行就这么一句话,就把大家的注意力吸引过去。这让张大记者稍微有点不爽。不过等他和大家一样,看到今天比赛的开局以后,他那点小小的不爽很快就抛之脑后,取而代之的是惊讶。
“木谷流!小强的下法分明是木谷流!这……这实在是有点少见。小强今天是什么意思?嘿嘿,我们刚说到极端主义战法,难道小强今天又想出什么幺蛾子?”
目前比赛刚开始不久,研究室内还并没有职业高手出没。李小强的一些下法能让一些记者觉得意外,甚至让张大记者脱口喊出“木谷流”。那就说明棋盘上确实是下出了什么特别的东西。
这盘棋是马小飞执黑先行。马小飞的下法没有出乎大家预料,除非是什么特别情况否则马小飞的棋一定是实地优先。当然,如果仅仅是出现“势地对抗”的局面那也没什么,因为这在两人的对局中也出现多次。
可今天的问题是,李小强的棋看上去下得太坚实了,坚实得都有点像木谷实先生的棋,这就不能不让人觉得意外。尤其是大家刚看到李小强的最后一步,他下了一步无比坚实“掚?激动心情也还没有平复。因此他什么也没说,只是用力的拍拍李小强的肩膀。
3人闲聊几句,张大记者又开始和李小强嬉皮笑脸:“嘿嘿,小强你?‘意志的一手’啊,小强竟然下出‘意志的一手’,他到底什么意思……”
在围棋史中,木谷实和秀哉下的“名人隐退棋”名气极大。如果说吴清源先生和秀哉下的“星,三3,天元”之局是当年的第1名局的话,那么这盘“名人隐退棋”就是第2名局。
当然,这盘棋名气大归大,但是在技术上却乏味可陈。那盘棋最后虽然是木谷实先生赢了,可他的赢棋,更多是依靠秀哉名人后面一个失误,木谷实先生在大部分时间都不占优。尽管如此,这盘棋依然被很多人看成是木谷实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原因无他,在这盘棋中,木谷实先生展现了自己强烈的个人风格,比如接成那根坚实无比的“棍子”,那步棋引起很大争议。赞同者有之,反对者更不少。因此一直被大家津津乐道。
记得当年担任这盘棋挂盘解说的就是吴清源先生,他对木谷实先生的下法就表示赞同,他认为那步棋虽然步调稍缓,但坚实无比。而且按照木谷实先生的风格,他就一定会那么下。但不可否认的是,对那步棋执反对意见的更多,大多数棋手都认为那步棋实在是太缓慢了。甚至认为那盘棋木谷实先生之所以形势一直落后,那步棋就是主因。
到了后来,围棋界就把这种说不清好坏,但是能够强烈展现个人风格的棋称为“意志的一手”。
其实在这之前,木谷实先生还有一步棋被称作“意志的一手”,那还是他早些年和吴先生一起创造“新布局革命”的时候,他有一次和人家下棋,棋盘上就形成2块棋,2人分别占据半块棋盘,形成大模样互围的局面。当时布局即将完成的时候,木谷实先生的模样看上去要小点,他对手的模样看上去要大点。正当大家都以外木谷实需要及时打入或者及时浅消对手模样的时候,他却不慌不忙在自己的模样中补了一手,让自己的大本营变得坚实无比。
当时大家看到他那步棋只能表示无语,因为在大家看来,他那步棋根本就不用补,就算是对手下一步都可能要落个后手。可木谷实先生赛后却表示,他当时知道自己可以不补,不过有了那步棋之后,自己的棋就没有任何隐患,那时就算对手在自己的模样中加围一手也没关系,自己投入“深水炸弹”后可以专心致志的治孤。
那盘棋最后是木谷实先生赢了,他后面是如何展现他高超的治孤技巧可以不管。对于他那步有异于常人思路的下法,大家也只好称为“意志的一手”。
就在今天,在李小强和马小飞的比赛中,大家竟然看到类似的手法,这还是让人感到惊讶。因为李小强的棋路虽然给人变化多端的影响。他好像什么棋都会下,但是在总体上来说,李小强的棋还是偏重于速度,追求的是高效率。像这种坚实到给人感觉步调缓慢的棋,在李小强的棋谱中还真是少见。
现在看到李小强这样下,他到底什么意思呢?
在最开始的时候,研究室内众多菜鸟记者都看着张大记者。因为张大记者是他们里面的高手。不过张大记者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好在这里是中国棋院,张大记者不用怕,他远远看到常韧圣和周大洋等人向研究宾?真实。高手看待一盘棋看什么呢?看机会!一盘棋能不能赢下来是一回事,而这盘棋自己有多少“胜机”又是另外一回事。
例如几年以前,林海峰同样是输曹燕子,但他就不会认为曹燕子比自己水平高,而是和自己一个档次。但是到了现在呢?他感觉自己在对局中机会越来越少,所以他才会发出刚才的感慨,认为曹燕子涨棋了。
“因为韩国棋坛出了一个李石佛,他下的是一种完全不同的围棋。曹先生天纵奇才,因此?不定吧。”
两人的一问一答很简单,如果是一位菜鸟记者的话可能会听得云山雾罩。但是像张大记者这种老鸟就不会,他已经从两人的对话中洞悉了他们的判断。
时至今日,像常韧圣他们的棋风渐渐成型。如果说李小强现在的棋风属于那种变幻自如的速度型,那么面前的这两位就属于那种厚重大气的稳健派。其中尤其是周大洋,他更是被认为在中国围棋“八骏”中最喜欢“厚味”的一个。
严格来说,李小强今天的开局,就是走的“厚实派”的路子,这应该很符合他们的胃口才对,那他们的回答为什么会含含糊糊呢?这只能说明他们俩内心并不赞同李小强到目前为止的选择。
在通常情况下,如果选择“厚实”的下法,往往就意味着步调缓慢。如果下棋时候迅速展开呢,那相生相伴的肯定就是所谓的“薄味”。如果一个人能下出那种又“厚”又“快”的棋——这种棋当然也不能说没有。如果你碰巧下出这种棋的话,这往往并不能说明你的水平有多高,只能说明你的对手和你不是一个级别。
因此哪怕再喜欢“厚味”的棋手,他在做选择的时候都要权衡一下,看看自己选择的“厚实下法”,能否抵消“步调缓慢”带来的弊端。
“这样看来,你们是不认同小强的选择咯?”
常韧圣和周大洋对视一眼,最后还是由常韧圣先开口说道:
“老大是顶尖高手,他在对局时候的想法,我们本来是没有资格评价。不过老大今天的选择……我暂时还没有弄懂他的意思。老大这是想干什么呢?他在这里接成一根棍子,棋形上是很完整没错,有了这一手后,这个地方厚实无比,可以说是几乎没有任何破绽。不过我现在实在看不出来,这道厚势到底能发挥多大的作用。难道是为后面的中盘战积蓄力量吗?这应该是最合理的解释。不过不怕大家笑话,我现在根本就看不到战场在哪里呀,是不是这样?大洋。”
周大洋进一步解释道:“是的,要说在序盘阶段就形成这么一道厚势本来是好事。可现在最关键的问题是老大落了一个后手呀。到底是战是和?现在的选择权落在马老师手上。因此在当下这个局面,我认为老大的下法很容易落空。这也是我不赞同老大这步棋的原因。”
“我来帮你么总结一下,你们认为小强今天的选择,要么就是他心血来潮,想尝试一下这种极端坚实的下法。要么就是小强深谋远虑,在他的构思中,他看到了一个你们没看到的中盘战战场。可以这样理解吧?”
听了张大记者的话,常韧圣和周大洋都笑了,纷纷表示张大记者总结得很好。当张大记者问到那种可能性更大时,常韧圣再次笑道:
“凭借我对老大皼?把场子找回来……”
“……的确,这次刘昌赫先生的确下得非常好,但是我们来看看刘昌赫先生对李小强的历史战绩……嗯,到目前为止,刘昌赫?老实实的欣赏后面的进程吧。不瞒大家说,我们与其在这琢磨老大的思路,那还不如看看马老师是怎样应对这个局面。”
研究室里停止了议论,准备观看后面的进程。对局室内,当马小飞见到李小强的下法,他也觉得有点意外,因此他的手停了下来,开始揣摩李小强的意图。
也是这么多年的老对手了,马小飞当然不会认为这是李小强的心血来潮。虽然凭马小飞的直觉他认为这步棋不算好棋。马小飞是练轻功的,在他的眼中,李小强的这步棋实在是有点太缓,反正他自己是肯定下不出手。不过“棋盘巫师”的名声在外,碰到李小强下出出人意料的棋,马小飞当然要花点时间好好想想。
在比赛中的棋手是和研究室不一样的,研究室内会揣摩李小强的思路,但是在比赛中的棋手不同。比如现在坐在李小强对面的马小飞,他更多是在思考自己的下一手,通过分析和比较自己的各种应对方法,然后再搞清自己的对手到底想要干什么。
马小飞思考了有一阵子。而就在他思考的同时,研究室也在探讨马小飞可能的应对方法。
“虽然现在还不太明白老大的意图,但是有些东西并不要想得那么复杂。虽然白棋的下法稍微极端一点,但今天的格局也是一盘典型的‘地势对抗’。只要这个大框架没变,那么马老师的下一手应该很好选择吧。我认为马老师最可能选择的是这里或这里……”常韧圣指着棋盘上的两个地方:“……现在棋盘上就这两个眼见的好点,马老师现在的长考,可能就是在权衡利弊吧。”
常韧圣说得没错,应对典型“地势对抗”的局面,一般来说最正常的思路有2种。比如今天的这盘比赛,目前黑棋的实地占优,但有些地方的棋形稍微显得薄弱。而白棋的实空就稍微落后,但拥有一定的外势。
当选择权在黑棋手上的时候,黑棋的选择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继续捞取实地,彻底打破实空对比的平衡。至于自己的薄弱之处就让对手冲击,只要能抗住对手冲击,别让他占到太多便宜,那么目数上的差距将是实实在在的。
而另外一种呢,就是趁自己目前实空还稍微领先,趁自己现在还先手在握,赶紧把自己最薄弱之处补强一下。这样也不失为一种办法,这样也容易导致细棋格局。
无论是那种方法,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判断,判断那点薄弱之处到底价值多少目。而这样的判断是最难的,即便是最顶尖的高手,也不敢说自己就一定能够判断清楚。围棋的很大一部分魅力其实就在于此。围棋中各种流派,各种风格的区分,其实也主要体现于此。
“那么你们认为,马小会选择那种下法呢?”
张大记者把这个问题抛给常韧圣和周大洋两人。对于这个问题,常韧圣几乎是不假思索的回答道:“按照马老师的脾气,我看他多半都会继续捞取实地吧,嘿嘿,真希望他别掉进老大的圈套里就好。”
张大记者再把目光投向周大洋,周大洋也表示同意常韧圣的意见:
“关键是不甘示弱,大家可以想想,老大刚下一步厚实无比的棋,摆出一副要打架的架势。这个时候马老师会去匆匆忙忙补棋吗?这样下就是明显示弱了。因此我估计马老师肯定会针锋相对。你不是想打架吗,那就来吧。我先捞一票再说。嘿嘿,我现在是越来越觉得,老大在这里面肯定有阴谋,他肯定是摸准了马老师的心理。只不过我现在还不知道他的阴谋到底在哪里就是。”
最新棋谱传到研究室,马小飞的后续招法没有出乎常韧圣和周大洋的预料。他果然选择了针锋相对,选择了再捞一票再说。
那么李小强的“阴谋”呢?他今天到底是有阴谋,还是仅仅是心血来潮。十几个回合后,李小强撒豆成兵,一连串组合拳看得大家眼花缭乱。而李小强的“阴谋”也已经图穷匕见。
李小强一连串的招法看得常韧圣和周大洋目瞪口呆,心中对李小强佩服不已,而张大记者却看得兴高采烈。
的确,围棋中很多精巧的构思,需要全面的算路,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当然有时候也需要对手的配合。而李小强刚才的这十几步棋,好像就把这些特点都包括了。这就是让常韧圣和周大洋佩服不已的地方。他们之前没有预料到的一个战场,现在已经出现在棋盘上。
不仅如此,这个战场好像还比较特别,比较刺激。刺激的张大记者大呼小叫:
“屠龙!哈哈哈,小强居然巧妙的割断了黑棋的一条大龙。现在这棋好玩了。不管小强最后能不能成功,大家又能看到他的极端主义战法了。嗯,我们刚刚还提到他们俩的第一次交手,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两盘棋还真的很像啊。唯一不同的是,小强现在运用的应该算是升级版极端主义战法吧。”
没错,张大记者说的一点都没错。当马小飞刚才选择再捞一票的时候,今天这盘棋的格局,已经和多年前他们俩第1次交手的格局有点像了。
唯一不同的是,李小强当年的手法非常业余,非常明显。而现在呢,他的手法已经非常职业,非常隐蔽,隐蔽到连常韧圣和周大洋都没能够觉察。
这就是李小强十年取得的进步,这就是李小强质的飞跃!
对局室内,两人的比赛还在继续。马小飞静静凝神着棋盘,没有人知道他在想什么。
常韧圣和周大洋他们没有看到的变化,马小飞事先看到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