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届“世界棋圣战”决赛第7局,当比赛进行到第2天下午5点钟左右,研究室内的张大记者询问聂旋风:
“老聂?……”
在来到比赛地点申城以后,小李对外界做出了如此表态。
听了小李这话,李小强对身边的张大记者感慨道:
“小李毕竟是小李啊,在技术层次,我从不认为他比古大力孔二杰等人更强,但是在精神力层次,他确实要比他们高出一筹。这,也是为什么这次是他来向我挑战的原因啊。”
“面对这样的对手,那小强你准备怎么办呢?”
“当年小林评价马小的一句话你还记着吧?他说马小这样的对手,绝对不能让他赢开第一盘,小林对马小是什么态度,我对小李就是什么态度。对了,老人家有一句诗是怎么说来着……”
李小强想说哪句诗,张大记者当然是知道的,不过张大记者故意调笑:
“哈,不错嘛,连李小强都知道念诗了……”
这句诗当然就是: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决赛第7局比赛就在这样一种氛围下展开,这局比赛双方又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呢?所有人都拭目以待。
第7局局比赛果然展现出非同凡响的一面。由于李小强已经拿到赛点,比赛随时可能结束,因此主办方特意邀请聂旋风担任本场比赛的裁判长。
这局比赛同样是“??人都被李小强的精湛技艺折服。当比赛失去悬念以后,研究室谈论最多的就是两位对局者的差距。
还在昨天封盘的时候,包括聂旋风在内的很多人,都认为那个时候是古大力的形势不错,虽然不见得有多大优势,但他的棋明显更好下。
转折点是从那步“封手”开始。必须指出那步“封手”并不是什么妙手,今天大家刚看到那步棋的时候,研究室也没什么人对那步棋有什么感觉。
只是随着棋局的继续,渐渐的大家发现:整个局势已经被李小强牢牢掌控,胜负的天平已经开始向他倾斜。而且越到后面,李小强的优势好像还越来越明显。
大家在惊讶之余,回头重新审视前面的进程。只可惜大家一无所获,既看不出李小强的“胜招”,也看不出古大力到底是什么地方出现问题。
“这盘棋,体现了两人在综合水平上的差距啊。唉,我原本以为,现在的大力应该还是能够和小强掰掰腕子的。现在我才知道,原来除了年轻,大力在小强面前没有任何优势……”
这是在大局已定时候,聂旋风在研究室里说的一番话。对于老聂这番话,看过这盘比赛的人大多数深表认同。
当古大力获得本次“世界棋圣战”挑战权的时候,所有人都认为这将是一次好胜负,这是一个胜负难料的系列赛,甚至在比赛之前,看好古大力的明显居多。可最后的结果却大大出乎人们的预料。
5比2,这是一个相当悬殊的比分了。如果说两盘快棋,是让大家看到古大力的明显不足,那么今天这盘棋,则是让大家看到李小强到底有多么强大。
在今天这盘棋中,可以说古大力已经完全发挥出自己的水平,他的特点,他的特长也在这盘棋中得到充分展示。包括聂旋风在内的很多人都认为:这就是最好的古大力。
可即便是这样的古大力,当他碰到处在最佳状态的李小强,他在全方位都显示出差距——这盘棋最后是古大力中盘认输,假如把后面的官子全收完,李小强大概能赢2目半左右。
2目半,这在职业棋手之间已经是相当大的差距了。
第4届“世界棋圣战”就这样结束了。不过比赛虽然结束,这次比赛给围棋界带来的冲击,以及引发的相关话题却远未结束。
此役过后,再也没有人怀疑“李小强王朝”能够继续延续下去。甚至很多人认为这个问题有点无聊——不管古大力以前应该李小强多少次,也不管今后他还能赢李小强多少盘,但有了这次惨败以后,古大力如果不能在同样的舞台找回场子,那没人认为他能取代李小强的地位。
先不说古大力能否夺得下一屄内心。古大力今天的确是输棋了,也许在旁人看来,古大力今天完全不发挥,他在一盘“功夫棋”的较量中完败给李小强。
但是作为这盘比赛的当事人之一,李小强却并不这样看待问题。
要怎么说呢?这种感觉有点奇特。刚刚结束这盘棋的时候,李小强甚至想起自己和李石佛多年的缠斗。
和李石佛斗了那么多年,自己当然是胜多负少,在这其中,自己当然也有很多漂亮的胜局。哪些胜局是让李小强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呢?不是那些李小强完全发挥了自己的强项,以“奇思妙想”击败李石佛的比赛,也不是那些下出赏心悦目妙手的对局。
真正让李小强印象深刻的,或者说是他最满意的,是在李石佛的强项中击败他的比赛,比如在早年的“国手对抗赛”中,那盘被誉为“官子教科书”的对局,还有当年那次惊天大逆转的最终局,自己以“手筋官子”击退李石佛的“组合官子”。这两盘比赛才是李小强印象最深刻的,时隔这么多年他依然记忆犹新,赢棋的滋味至今难忘。
任何一位优秀的职业棋手,他的内心其实都是非常骄傲的。李小强看着面前的古大力,在这一点??刚以悬殊比分击退古大力,李小强的强势一览无遗,这也正是大家印象最深刻的时候。有兴趣做这种选择题的网友,那多半就会在“B”和“C”之间打转。
真正出乎大家预料的是后面两个选项,在最后的统计结果中,选择“D”的居然比选择“A”的人数还要多。
不过细想这种情况也很正常,网络上嘛,什么东西都不能太较真,因为总有那么一部分网友是比较极端的。这些人在平时生活中也许中规中矩,但一到网上总想展现自己特立独行的一面。因此出现这种情况再正常不过。
这事如果仅仅发生在网上也就算了,这毕竟属于棋迷的自娱自乐。偏偏这事还不断发酵,没过多长时间,包括传统媒体,包括围棋圈内部,所有人都在谈论“李小强到底有多强?”的问题。
在这种事情上,张大记者向来是急先锋。他在自己最近?? 李小强一拍李林的脑袋:“那怎么能叫偏心,那时他不刚获得挑战权吗……好吧我知道你的意思,那我就一视同仁吧,来来来,我也和你练上三盘。”
李林大喜:“好好好我这就去找棋具,对了爸,你还没告诉我,当时那3盘到底下成怎样?”
“不用张罗了,到我书房来吧……”李小强一边领着儿子往书房走去,一边开口说道:“还能下成怎栜了一个大圈子,无非就是想说:如果让他来做这个选择题的话,他的选择多半也会是“B”。
张大记者的文章并没有招来多少异议,不少围棋圈内人士也站出来表示认同张大记?初见雏形。到了第1天封盘,一场席卷全局的大杀局已经完全无法避免。
到了第2天比赛上午,所有人都屏住呼吸注视着比赛进程,因为在这个时候,本局最关键的胜负处很快就要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