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强和李石佛的第4局比赛,当比赛进行到下午3点钟左右,当李石佛下出了一步出人意料的棋,当他下出一步“以静制动”的好手,李小强陷入了长考。
的确,现在的李小强很有长考的必要。当李石佛的这步棋出现在棋盘上以后,这步棋不仅出乎研究室很多高手的预料,其实也出乎李小强的预料。那么这样一来,李小强前面构思的方案也就全部作废。在这一刻,他必须重新思考应对之策。
时间已经到了下午3点半钟左右,李小强已经长考了半个多小时,他还迟迟没有落子。
“来了来了,现在终于来了!我有一种预感,等小强下一步棋落在棋盘上的时候,那一定也会是出乎意料的一步棋,那肯定也将是一步精彩绝伦的棋……”
观战室内,眼见最新的棋谱迟迟没有传来,传说中“李小强的长考”好像第1次在本次决赛中出现。这一刻的张大记者突然激动起来,他在研究室内大呼小叫。
很可惜的是,张大记者的期待似乎并没有得到什么人的响应。当他在那里手舞足蹈的时候,旁人都用一种很奇怪的目光看向张大记者,不明白他为什么激动成这样。一旁的山田记者甚至问道:
“张先生,我真是很奇怪你的反应,你认为现在不是应该为李小强感到为难吗?我怎么看你一副很高兴的样子呢?”
“我当然高兴,现在是什么时候?现在可是李小强在长考啊,现在就是著名的‘小强长考’时间!山田先生你可以回忆一下,当李小强长考之后出手,他什么时候让大家失望过……罗老您说是不是?”
仿佛是为了增加自己的说服力,也好像是为了增强自己的信心。这一刻的张大记者甚至还想让罗教练变成自己的“同盟军”。不过面对张大记者的询问,罗教练这次并没有附和,他微微苦笑道:
“说实话吧,虽然我也很希望小强长考之后能找出妙手。不过我有一种感觉,在今天这种局面下,小强恐怕是很难找到很好的反击手段吧……老聂你认为呢?”
张大记者把问题抛给罗教练,罗教练又把问题抛给了聂旋风。
“是的,我和罗老的感觉是一样的,小强现在的长考,我估计他现在并不是在寻找妙手,而应该是在寻求更精确的应对手段吧……”
“这话怎么说?”
面对张大记者进一步的询问,聂旋风详细解释道:
“这样说吧,要寻找棋盘中隐藏的妙手,我认为有一个很重要的先决条件,那就是你必须有破绽可寻。换句话说,假设一个人下的棋根本没有破绽,那其实就没有了产生妙手的土壤。比如今天这个局面,我认为应该?和秀哉下的“名人隐退棋”名气极大。如果说吴清源先生和秀哉下的“星,三3,天元”之局是当年的第1名局的话,那么这盘“名人隐退棋”就是第2名局。
当然,这盘棋名气大归大,但是在技术上却乏味可陈。那盘棋最后虽然是木谷实先生赢了,可他的赢棋,更多是依靠秀哉名人后面一个失误,木谷实先生在大部分时间都不占优。尽管如此,这盘棋依然被很多人看成是木谷实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原因无他,在这盘棋中,木谷实先生展现了自己强烈的个人风格,比如接成那根坚实无比的“棍子”,那步棋引起很大争议。赞同者有之,反对者更不少。因此一直被大家津津乐道。
记得当年担任这盘棋挂盘解说的就是吴清源先生,他对木谷实先生的下法就表示赞同,他认为那步棋虽然步调稍缓,但坚实无比。而且按照木谷实先生的风格,他就一?的长考,我认为他现在就是在思索如何收束局面。这个局面很有趣,如果按照正常的划分,由于棋盘上还有2块棋的死活问题悬而未决,那么现在就应该还属于中盘阶段。可是由于李石佛的这步好棋,他好像主动放弃的进攻,那么这样一来,整盘棋好像就提前进入了官子阶段。棋局进行到现在,棋局的构思,作战的思路等等都已经退居了次要的位置。现在最重要的,其实就是考校严密性和精确性了。谁的行棋越严密,谁下出来的棋越精准,我认为谁获胜的可能性就越大。对于这样的认识,我想小强现在应该也想到了。他现在的长考,应该就是在这个方向上进行考虑。”
“可是……”
“放心!虽然说在这个方面上李石佛非常强,但是你别忘了,在这个领域小强也很强,他的思维之慎密一直让人惊讶。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他们俩在这个领域的比拼,在这个领域较量的结果吧……”
那么事情的进展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棋局的进程并没有出乎聂旋风的预料。当李小强结束长考之后,但他开始在棋盘上落子。他确实没有找到很好的反击手段,而是和李石佛展开了漫长的官子争夺。
虽然说并不情愿,但是李小强也没有办法。当然,李小强的“不情愿”,并不完全是因为他忌惮李石佛的官子功夫,最主要的原因,是李石佛的这步好棋让李小强完全失去了主动,这才是让李小强不愿意面对的。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李石佛的这步棋,其实也是发挥了“控制流”的精髓。把棋盘上所有的“奇思妙想”都扼杀在摇篮之中,这本身就是“控制流”的特长之一。比如像现在这样,有了这步棋以后,李小强好像完全被“控制”住了。他现在必须按照对手的节奏来行棋。
因此当李小强重新梳理过整个局面,当他充分意识到这点,他就必须转化自己的思路,继续和李石佛小心翼翼的周旋。
棋局还在一步一步的继续,棋盘上的争夺也显得胶着而漫长。到了下午4点半左右,棋局一共进行了150手棋左右。在最近这段进程中,两位对局者都发挥了极高的水平。他们的很多招法,都赢来了观战室内的阵阵赞叹声。到了这个时候,本局最后的胜负,好像也到了必须见分晓的时候了。
“啧啧,真是大开眼界啊,这两位年轻人真是厉害。在最近这段时间中,我们研究室提出了很多不同意见,也摆过很?韧圣不肯给出自己的判断,而是首先询问自己的意见,周大洋笑着回应:
“老大的意图哪有那么好猜,而且这毕竟是五番棋的第1局,老大也许就是想尝试一下这种下法也误?局者的表现受到研究室的一致好评。不过现在也只有山田记者一个人在那啧啧称叹了。山田记者由于对胜负没有什么立场,因此他反而显得比较客观,他最关心的是棋局的内容。但是观战室内的中韩人员呢,他们现在就没空去评价双方的具体招法了。在这个时候,大家最关心的其实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现在的形势到底怎么样。
“曹国手,现在白棋的两条大龙也??出一副过来人的架势,对其他人孜孜教导。说到这,李小强突然又把话题转到了梅泽由香里这里。只见他对梅泽由香里展颜一笑:
“由香里,你知道吗?你这次回去参加大手合比赛,自信同样是第1要素,你一定要相信自己,按照你现?一路立’的时候,虽然那个时候双方实空上的差距还比较大,但是在我的内心最深处,我还是对石佛更有信心。不过到了现在,当我看过石佛对手的表现之后,我的信心反而有点动摇了。啧啧,这两人都表现出极其高超的水准啊,这分明是出神入化的技艺啊。石佛的官子功夫非常厉害,这一点我们早就知道的,我更是有切身体会。真是没有想到,原来李小强的官子功夫也这么厉害。至少从这盘棋的进程来看,他在后半盘的表现完全不承多让,是和石佛并驾齐驱的水准。因此你让我现在来评判他们的胜负,我认为我根本就做不到。我现在只能说:混沌不清,棋盘上的形势完全是混沌不清。今天的棋局很可能就在半目之间摇摆,谁胜谁负都有可能。至于最后的胜负结果,我看还是等他们终局的时候,让胜负之神来决定吧。”
在韩国棋手这边,曹燕子是这样评价目前形势的。而在中国棋手这边,当聂旋风面对张大记者的询问,他用一句话就说明了自己的看法:
“你现在不要问我,问了我也不知道。我现在只能说,如果这棋换我上去的话,我执黑黑棋输,我执白白棋赢不了。现在看来,由他们两位坐在这里争夺世界冠军,那确实是有他道理的。起码在这一阶段,他们俩确实展现出高人一筹的水准。对于目前的形势,我认为谁能获胜都很正常。同样的道理,我认为无论是谁输掉这场比赛,都会让人觉得惋惜。”
“今天这盘棋的胜负,很可能就像是上帝在掷骰子。他的骰子落在哪一边,哪一边就会赢。聂先生,您是这样认为的吗?”
下午5点钟多一点,李小强和李石佛的争夺也进入了最后的尾声。在这个时候,棋盘上的形势依然是非常胶着,一片混沌不清。研究室内依然没有人能够看清最后的胜负。一直在密切注视棋局进程的山田记者突然向聂旋风问了这样一个问题。
面对山田记者的问题,聂旋风很肯定的回答道:
“没错,现在就是上帝在掷骰子。本次决赛到底会不会下到最终的决胜局。我认为现在已经不是对局者在决定了,因为他们双方都下得很好,他们的表现根本让人无法指责。那么现在就让我们看看,幸运之神这次到底会青睐哪一方吧……”
上帝的骰子,这次到底会掷向哪一?盘阶段就形成这么一道厚势本来是好事。可现在最关键的问题是老大落了一个后手呀。到底是战是和?现在的选择权落在马老师手上。因此在当下这个局面,我认为老大的下法很容易落空。这也是我不赞同老大这步棋的原因。”
“我来帮你么总结一下,你们认为小强今天的选择,要么就是他心血来潮,想尝试一下这种极端坚实的下法。要么就是小强深谋远虑,在他的构思中,他看到了一个你们没看到的中盘战战场。可以这样理解吧?”
听了张大记者的话,常韧圣和周大洋都笑了,纷纷表示张大记者总结得很好。当张大记者问到那种可能性更大时,常韧圣再次笑道:
“凭借我对老大的了解,他从来不下心血来潮的棋。那么这样看来,还是第2种况的可能性居大吧。总之现在啥也别想了,老大的棋从来就不是那么好猜测的。我们还是来耉般强烈的李小强!第3届‘东洋证券杯’决赛即将迎来了最终的高潮……”
“……精彩绝伦的比赛,让人热血沸腾的碰撞!请大家记住,目前正在韩国举行的第3届‘东洋证券杯’决赛,这也许是世界棋坛一个新时代的开始。有两位天赋卓绝的天才少年正在棋盘上尽情挥洒各自的才情。到底谁能够领先一步呢?就让我们屏住呼吸,期待他们决胜局的较量吧……”
第3届“东洋证券杯”决赛第4局比赛后,随着李石佛顽强的将比分扳平,这也让本次决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中日韩三个围棋强国纷纷对本次比赛进行了报道,以上3段话,就是中,韩,日三国媒体报道的内容。
虽说由于各自的立场不同,因此报道的方式也不同。但是经过第4盘的较量后,现在无论是谁都必须承认,随着李石佛的获胜,整个系列赛的风向为之一变,对于最后胜负的预测好像发生了微妙的改变。
这里面最大的变化,其实就是大家对李石佛认识上的变化。要说在本次决赛开始以前,大家普遍是看好李小强能够获胜的。对于这一点,中日两国的媒体表现得特别明显。韩国媒体虽然没有明说,但是他们那时候的信心也不是很足,有很多人也认为李小强在实力上要高出一筹。
到了第3局比赛结束后,那整个风向更是如此,就在第4局比赛开始之前,赛前的舆论完全就是一边倒,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李小强的获胜只是时间问题。不过等到这一局比赛结束后,所有人的态度好像都发生了悄然的变化。
“我看了昨天的棋谱,这真是一盘内容充实的对局,两位对局者都发挥了极高的水平。扪心自问,假如中国的李小强总能发挥昨天这盘棋的水准的话,他的棋其实相当不好对付,我自认为自己上去很难赢他。可是他昨天却偏偏输了。我说这句话的意思,其实就想告诉大家,现在是到了重新认识李石佛的时候了。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对李石佛的认识都不足。虽然我们都口口声声说他厉害,但其实有很多人心里都不以为然。不过通过昨天这盘棋以后,我相信有很多人都会改变自己的看法吧?可以这样说,李石佛很强,他比大家想象的更强!他通过这盘棋展现出来的高超技艺,以及他那独特的围棋思想,可以认为他和李小强一样难对付。他们俩完全是同一级别的选手,最后一场决赛,也完全是一盘势均力敌的比赛。他们俩?的判断是最难的,即便是最顶尖的高手,也不敢说自己就一定能够判断清楚。围棋的很大一部分魅力其实就在于此。围棋中各种流派,各种风格的区分,其实也主要体现于此。
?”。这就像大家描述在这之前世界棋坛的现状一样:
“在90年代之前的世界棋坛中,日本是超级大国,中国是复兴的古国,而韩国是不为人知的神秘国度……”
由于这之前的韩国围棋只能算是“非主流”,因此李石佛在韩国国内棋坛取得的成就虽然引来人人侧目,但是大家对他并不算很了解,或多或少都有点轻视。更由于他那种朴实无华的棋风,他的实力很容易被人低估。可是通过昨天这盘比赛,有了李小强这个参照物以后,李石佛的神秘面纱好像完全被揭开。通过这盘对局,大家都能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他的厉害,甚至能看清楚了他到底厉害在哪里。这样一来,大家的看法自然就会改变了。
“又是‘名手’?这已经是第2次了,我说张大记者,看来我的运气真是不怎么样啊。怎么别人下出‘名手’的时候,老是要拉我当背景呢,你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嘿嘿,这不正说明你的实力强劲吗。你没看到这篇报道上写的,这是因为你的出色表现,才逼出了对手的‘名手’。我说小强,这事你也不用太往心里去,你要相信自己的实力,要相信自己并不会比对手差的。再说了,难道你的对手每盘比赛都能下出这样的好棋吗……”
比赛间隙日的中午,李小强和张大记者正在聊天。输棋后的李小强看上去心情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他现在显得非常平静。等大家吃过午饭后,他甚至和张大记者主动聊起了昨天的那盘棋。
等到第4盘比赛结束后,大家谈论最多的,除了是对李石佛的“重新定位”问题外,自然都会说到他那步充满强烈个人风格的“一路立”。而那一步棋,就是第4局比赛的转折点,是画龙点睛的一步棋,说是这盘比赛的“胜着”都不过分。这样自然就给大家提供了很多的谈资。
李小强和张大记者现在谈论的,就是日本山田记者写的一篇报道。在这篇报道中,山田记者把李石佛的那步“一路立”,和第4届擂台赛时候,李小强在和武宫正树的比赛中,武宫先生下出的那步“象步飞”相提并论。他对这两步棋都是大加赞赏,认为这两步棋都是能够流传于后世的“名手”。
很明显,虽说山田记者在文章中也对李小强提出了表扬,认为“就是李小强的出色表现,才逼出了对手的名手”。但无论怎么说,这两步棋的主角都是其他人,而李小强沦为人家的背景,因此当李小强看过这样的报道后,他自然有种说不出的感觉,所以他才会在那里自嘲。
张大记者一边回答李小强的问话,一边小心翼翼的观察李小强的脸色。
要说等到第4局比赛结束后,虽然大家都没有明说,虽然大家还是认为李小强和李石佛两人是“势均力敌”。但是具体到明天的决胜局,很多人的看法其实就不一样了。到了现在,认为李石佛在第5局比赛稍占上风的大有人在。
大家的想法其实也很正常,任何竞技项目,特别是这样的系列赛,“气势?小强,你认为马小当时在做选择的时候,他注意到你隐藏的手段吗?”
李小强回想一下当时比赛时候的情况:“不太确定,不过我想他发现我那个构思的可能性应该超过八成吧。”
“哦?有这么高?当时研究室里常韧圣和周大洋都说没有注意到你的手段……”
李小强笑着打断他:“一盘围棋比赛,坐在对局室里下棋和站在观战室里看棋永远是不同的……假如这盘是我和常韧圣在比赛的话,我相信他发现我那个构思的可能性也很大。至于马老师,那就更不用说了。”
“哦。”
说到这里,李小强又话风一转,他笑着对张大记者说道:“其实对于这盘棋来说,马老师有没有发现这个手段根本不是重点。你相信吧?无论他当时有没有发现,他都会做出和实战一样的选择。”
“那么是不是可以这样说:这盘棋你主要就是赢在那个地方?”
“恐怕不能够吧?虽然从这盘棋的结果来看,可以认为我从那个时候开始就打开了局面。但那个时候是不是我占据了优势呢?这个就说不清。没准决定这盘棋的最关键之处,也许在我们两位对局者都没注意到的某个角落都说不定。”
“哈哈,原来你这家伙也有谦虚的时候呀。”??他起码比大家认为的李石佛更厉害。这我就搞不懂了,你怎么说你现在反而更有信心呢?”
“嗯,这种感觉我也说不清楚。按常理来说,我的说法好像也不符合逻辑。我这样跟你说吧,在前面的几盘比赛中,我由于一直没有见识到最强的李石佛,因此我的心反而悬着。等到了昨天那盘,我终于领教李石佛的高招了。我的心反而变得踏实……对!就是这种踏实感,也许就是我现在的信心来源。”
“这……”
听了李小强的话以后,张大记者一时间有点目瞪口呆,他看着面前的李小强,一时间也不知道说什么好。心说你也知道你的话不符合逻辑啊,那你后面的话又说什么逻辑呢?别人表现不好你的心就悬着,人家表现好了你的心反而踏实?难道你们天才的逻辑都是这样的吗?
“呵呵,我知道你现在想不明白,那你现在就不用去想吧。你还是等着看明天的比赛吧。我估计等你看过明天的比赛后,你也许就能明白一点我的意思。”
张大记者不理解,李小强自然也无法解释。李小强现在的心态,其实就是一种重生者的心态,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李石佛的厉害。所以当他真正领教了李石佛的最高水平后,他的心里反而会变得踏实。这种感觉也许有点奇怪,但确实是李小强目前的真实感受。
“好吧,我现在听你的,我不去想那么多了。我留足精神来观看明天的比赛,看看明天的比赛又会发生什么故事。”
李小强和张大记者并没有多聊,一天的时间也很快就过去。第2天,第3届“东洋证券杯”决胜局的比赛很快就要开始,李小强也再次走向了赛场。
这次陪同李小强走向赛场的,依然是张大记者。
“张大记者,有很多人都认为,我第4局的比赛,是输给了李石佛的‘名手’,但是我告诉你,其实在我的心目中,我自己并不是这样认为的。”
“哦?那你自己又是怎样认为的呢?”
张大记者现在有点奇怪,因为在他以往陪同李小强走向赛场的时候,往往都是他在那里没话找话。像李小强现在这样主动开口的情况非常少见,可以说以前从来没有出现过。
“我的真实想法就是:我其实是输给了我自己,在第4局比赛中,我的下法太保守了。这种保守,不是体现在具体的招法上,而是体现在我整盘棋的思路上。我认为这才是我输棋的真正原因。”
“那么今天……”
“那么今天,张大记者你就好好看吧,你今天一定能够看到一个不一样的李小强,一个独一无二的李小强!”
说完这句话以后,李小强大步流星的走进了对局室。
第3届“东洋证券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的决赛,即将迎来最后的高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