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届“应氏杯”16强战,李小强遭遇的是依田纪基。遭遇的是在真实历史中,获得本届比赛亚军的依田纪基。
假设纠结于“历史的惯性”,那么可以认为这不算是个好签。不过在这个时候,可没人认为李小强这个签位不好。与之相反,在抽签结果刚出来那一刻,更多人是在感慨依田先生的运气差。当今世界棋坛最顶尖的两位青年高手,如果他对阵的是李石佛的话,那还可以称得上是运气不错。偏偏他遇到的是李小强,一位看上去已经满血复活,并且刚刚夸下海口,表现出强烈夺冠愿望的李小强。很多人认为现在依田纪基先生只能自求多福了。
面对这个抽签结果,李小强同样哭笑不得。他对张大记者一摆手:
“那还赌什么赌,六分之一的概率呀,谁知道还真就把他给抽出来的。那还说什么,赌约当然取消,输给你是小事。如果赢了你,那我在开幕式上说的话不就成自己打自己的脸了吗?”
李小强是种子选手,依田纪基是从第1轮打上来的。在首轮比赛中,有马小飞和刘大锤两位中国棋手过关。加上李小强以及上届冠军聂旋风,总共4名中国棋手出战第2轮。根据“本国棋手不提前相遇”原则,李小强所说“六分之一概率”就是这个意思。
张大记者嬉皮笑脸地说道:
“我看我们最好还是继续吧,说不定你也有赢的机会哟。”
李小强大怒:“张大记者,你也认为依田能够赢我?”
“哈哈哈哈……”这一刻的张大记者笑得很开心:
“我当然不信依田能够赢你,但我就是喜欢看你吃瘪的样子。”
“……”
抽签结果既然出来,那自然准备第2轮的比赛就是。两轮比赛之间有一个休息日。作为最近这段时间备受关注的棋手,李小强在休息日也没闲着,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李小强和张大记者的同行聊了很多话题。聊了前不久刚结束的三国擂台赛,聊起当今世界棋坛的格局,聊到即将打响的两项新的世界大赛。当然,李小强也和记者聊起当下一个很热门的话题。
“什么?你问我围棋界的‘深蓝’什么时候出现?呵呵,这个问题就不好说。我对待人工智能的态度,基本上和对待外星人的态度是一样。”
“外星人?这话什么意思?”
“我先问你你相信外星人的存在吗。”
“我……还是我来问你吧,小强你相信外星人的存在吗?”
“我相信,我相信在浩瀚的宇宙,绝对不可能只有地球才存在智慧生命。我为什么拿外星人做比喻呢,因为我觉得人工智能也是差不多一个意思。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脑围棋打败人类的那一天肯定是会到来的。至于会是那一天?那就和外星人一样了,也许要等很久,我们这辈子都看不到。但是也有可能,他明天就出现在我们面前。”
没错,李小强现在和记者聊起的,就是今年的一个热门话题,IBM研制出来的“深蓝”挑战国象棋王卡斯帕罗夫。同为棋类游戏,在“人机大战”的问题上,围棋会拿来和国象做比较自然是很正常的事。并且在这个问题上,围棋界一直有一种浓浓的优越感,因此大家也特别喜欢谈论这样的话题。见到记者问及这个话题,张大记者和聂旋风,甚至日本的赵治勋等人都纷纷围了上来。
在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西方世界,国象可比围棋普及多了。到目前为止,根据有记录的资料统计,全世界只有不到70个国家开展过围棋活动。但是在国象界,国际棋联拥有的会员国数量仅此于足球,超过网球位居世界第2。而且在西方,国际象棋有“智慧体操”的称谓。据说在美国硅谷,那些科学家和工程师在教育自己小孩的时候,奥数,国象和航模是必须培养的3个基本技能。李小强不知道这是不是真的。但这至少说明一个问题,在西方的社交界,你必须要懂一点国象,这样才能提升自己的逼格。
这就是围棋羡慕国象的地方了,围棋明明比国象更复杂,更有趣,逼格也应该更高,可偏偏就是不如国象普及。
说围棋比国象复杂,这当然不仅仅是围棋界的自说自话。在这个问题上,中国象棋界的“胡司令”倒是含含糊糊的为中国象棋辩解过一句:“围棋的变化是无穷大,象棋的变化也是无穷大,既然都是无穷大,那么我认为大家就没必要纠结于这个问题……”
但是在国象界,大家还是都承认围棋比国象复杂这个基本事实。例如有一位国象世界冠军就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假如发现一个比地球更高级的智慧文明。假如发现他们在和人类玩同一种游戏,那么这种游戏一定是围棋,这绝对不会有错……”
“据说IBM研制的‘更深的蓝’很快就要再次挑战卡斯帕罗夫,大家来预测一下接下来的这次‘人机大战’结果将会如何?”
“这……”
在今年的早些时间,“深蓝”和卡斯帕罗夫第1次番棋交手的结果,是以卡斯帕罗夫的胜利而告终。而就在不久以前,IBM方面刚刚宣布,他们研制的“更深的蓝”很快将和卡斯帕罗夫展开第2次较量,时间就定在1997年上半年。这位记者说的就是这间事。
虽然对国象界有点羡慕,甚至对人工智能已经能够挑战国象最高水平有点幸灾乐祸。但是面对“人机大战”,大多数人在?吴清源先生不会例外,藤泽秀行先生不会例外,老聂不会例外,马小不会例外,我不会例外,那么常韧圣快就打败卡斯帕罗夫,应该没那么快吧?”
聂旋风给出了自己的判断,而他的判断,也代表了在场大部分人的观点。当然,在这其中不包括李小强。
“电脑获胜没悬念……”李小强几乎是脱口而出。
等他见到其他人都把目光对准自己。李小强心说要糟,我不可能告诉大家我早就知道这个结果吧?我不但知道在97年举行的“人机大战”中,“深蓝”不仅击败了卡斯帕罗夫,而且只要过上几年,在国际象棋领域,人类就再也没有过战胜机器的记录。
“这个这个……大家都知道,人类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在电脑领域的技术进步,往往都比大家预想的快很多。当大家预测需要100年才能做到的时候,大量事实证明往往10年20年就能做到。认为需要10年才能做到的事,很可能一两年就能达到……我记得卡斯帕罗夫曾经说过:电脑要想战胜世界冠军,那得等到2010年。我就是根据这个经验,认为这次人类很可能落败的……”
大家继续看着李小强不说话。很显然,李小强这个理由不能让大家信服。你刚才可是说“电脑获胜无悬念”。你就根据一个什么破经验,你就敢说这样的话?
到这个时候李小强也是没办法,他只好搬出另外一个理由:
“当然,这还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原因……我认为国象和我们围棋还是有所不同。如果说我们围棋是一种三次元的游戏,那么国际象棋呢,它最多只算一种二次元。大家都知道,机器在解决二次元问题的时候有着天然的优势,这就是我看好机器能够获胜的原因……”
严格来说,李小强这个也不算是什么好理由。不过这话大家听得舒服啊。大家都是搞围棋的,当然愿意听到说围棋的好话。因此就没有继续纠缠这个问题。
接下来大家又继续聊了一会和“人机大战”相关的话题。这个时候大家就没有仅限于国际象棋了。也聊起了可能出现在围棋界的“深蓝”。
对于这个问题,大家既有共识也有分歧。大家取得的共识就像李小强刚才说的:电脑战胜人脑的那一天肯定会到来,这个应该不存在任何异议。至于这一天什么时候能够到来?这个就众说纷纭,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这辈子可能都看不到。也有李小强等少数人认为自己可以等到那一天。
当然,时间的长短还不是争议的重点。因为在座的都不是人工智能专业人士,在这个问题上争论没有任何意义。
大家争论的重点:假如真的出现“围棋深蓝”,那么会对围棋产生什么影响?
对于这个问题,大家的争议就比较大了。悲观人士认为,如果真有那么一天,那应该会对围棋这个项目造成很大影响。其中一些影响,可能有相当大的负面作用。
要说这种观点应该也有一定道理。想想也是,在一个棋类游戏中,如果人脑还玩不过电脑,那么肯定会让人失去很多参与的兴趣。
后世的国际象棋世界冠军争夺战经常拉不到赞助,在中国象棋界,经常传出棋手利用软件作弊的丑闻。这就是电脑超过人脑带来的副作用。
但是在这个问题上,李小强还是相对乐观的:
“虽然也可能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在围棋中,这些问题应该不会那么严重吧。”
“哦?你凭什么这样认为?”
“因为和其他棋类游戏相比,围棋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由于这一点区别,围棋应该可以避免很多问题。”
“有什么不同?”
“这个不同点就是……”说到这里,李小强突然转向赵治勋,他笑着对赵治勋说道:“我记得赵先生说过一句很有名的名言,您认为假设存在一个围棋上帝的话,那么围棋上帝能够让您2子。您知道我对您这个观点的看法吗?”
“哦?李桑说来听听。”
这一刻的赵治勋也显得兴致勃勃。这一句话,确实是赵治勋的原话。很多人认为这句话表现了赵治勋谦虚的品质。因此赵治勋也很想听听李小强对这句话的评价。
让赵治勋没想到的是,李小强说出来的话让大家都吃了一惊:
“我认为,赵先生这话不是谦虚,而是有点狂妄了,假设真有棋神存在,那么他绝不可能只让您2子,一定可以让您更多。而这一点,我认为就是围棋和其他棋类游戏的最大区别!”
听了李小强的话后,大家先是一愣,不过等大家弄懂李小强的意思,现场爆出一阵大笑:
“哈哈哈,有意思,真有意思……”
的确,李小强的意思其实不难理解。“深蓝”的出现为什么会对国象这个游戏产生负面影响呢?这就像我们玩其他游戏那样,如果你老是能“通关”,那么你继续玩下去,那肯定就会有的乏味了。而“深蓝”对于国象,其实就和“通关”差不多。虽然不能说就一定达到了最顶点,比如用100分来打分,“深蓝”也许没有100分满分,但90多分还是有的。
那么在围棋这个项目中呢,如果真如李小强所说的,人类对围棋的认识其实还处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那就不用担心出现国象的问题了。
因为这里面的道理很简单,人工智能无论怎么发展,它都脱离不了人类对问题的认识,它首先要学习人类的想法。可以设想一下,就算将来真的出现“围棋深蓝”,它的一切首先就是建立在学习人类的基础上,假设人类的水平本来就低,那么就算它超过人类,它的水平又能高到哪去?
既然都是低水平,那么人类和它的竞争,不就可以继续玩下去吗?
“呵呵,我看我们就不用继续争论下去了。反正这个问题无论怎么争论都不可能有结论的。”
最后聂旋风用这样一句话结束了今天的争议。的确,人类对围棋的认识到底达到了一个什么水平?这同样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
比如在坐的三个高手就有三种不同的认识。赵治勋认为棋神让他2子,李小强认为可以让更多,而聂旋风则最自信,也可以认为是最狂妄,他认为棋神最多只能让他先。
到底谁的观点最正确?反正谁也说服不了谁,谁都认为自己的观念更正确。
“也许只有真的出现‘围棋深蓝’后,大家才能看清这个问题吧。”
张大记者最后是这样总结到。
“不,现实中的很多棋局,我认为就可以充分证明我的观点正确。”
李小强很认真的回应。
“哈哈哈,就你对,就你李小强一个人对行了吧。我看这个问题就不要继续争下厌业高手还是业余高手,“一本道”这种东西从来就不会害怕的,真正头疼的是那种头绪众多的繁杂局面。
正是因为今天的开局具备这两个特征,因此现在就可以理解,当张大记者看到今天的第1张棋谱后,他马上就脱口而出:今天将会是“中韩套路大比拼”了吧。
必须承认,人家张大记者现在好歹也是“名记”了,他今天说的这句话还是非常有道理。
理解张大记者这句话之前,首先必须注明一点的是:这里的战端不能认为是李小强主动挑起,真正挑起战端的是刘昌赫——从他第7手“二间高夹”开始。这步棋的好坏先不论,但这是一步非常积极的态度。
有了这步棋之后,那么在这个局部就几乎没有“简明”的可能!
除了这一层意思以外,张大记者的话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地方:他为什么不说今天是“李小强和刘昌赫将进行套路大比拼”呢?他为什么非要说什么“中韩套路大比拼”呢?
可以这样说,张大记者这话是真的说到点子上了。这个大比拼,很可能是决定本局胜负的最关键所在!
因为研究和完善一个大型“套路”,从来就不是一个人能做到的事?一一盘正式对局。
藤泽秀行先生现在已经70高龄了,即便如此,他这么大年龄参加世界大赛,依然没有创造最高龄参赛记录。这个记录是由坂田荣男先生保持的。坂田比藤泽大5岁,他前几年在“富士通杯”中通过国内预选,最后代表日本队出战“富士通杯”,那才是世界大赛最高龄参赛记录。
只要看张大记者那副模样就应该知道,今天让秀行先生“看得胃疼”的棋,应该不是李小强下出来的。秀行先生现在应该是在批评依田纪基。
没错,如果这个时候分析这盘棋棋盘上的形势,会发现李小强已经遥遥领先。从三国擂台赛开始,李小强猜先的运气好像一直都不怎么样。今天这盘比赛,李小强倒是执黑先行,不过这不是李小强主动选择的结果。要知道这是“应氏杯”,实施的是大贴目,而且猜先猜的也是选择权,在比赛之前猜到选择权的依田纪基选择了执白后行。
很显然,现在看来猜先的结果好像没有对这盘棋造成任何影响。当棋局进行到下午4点钟左右的时候,全局不到150手棋,但依田纪基的形势已经大差,黑棋的盘面已经领先了15目以上。不仅如此,就算从棋的厚薄来看,李小强的黑棋好像也要比白棋厚一点。
空多棋由厚!而且实空领先的还不是一星半点。还是那句话,这棋就算是让张大记者替换李小强继续,估计也很难输得出去。因此可以这样说,当棋局进行到这个时候,这盘比赛的胜负已经没有任何悬念,李小强的获胜只是时间问题。
在职业棋手的比赛中,如果在不到150手棋的时候就出现这么大差距。通常不可能是因为对局的某一方下得特别好。更可能出现的情况,是某一方下得特别差,或者出现了特别严重的失误。
今天这盘棋也是如此,这盘棋胜负的关键,不是因为李小强下得特别好,而是因为依田纪基出现了失误。只不过呢,依田纪基这个失误看上去有点普通,却有显得有点特别。这个失误看上去有点简单,却又让人意想不到。这样一来,依田纪基这个失误,自然也就成了这个时候研究室的话题。
??天赋更高好不好。那你李小强说这话什么意思?在你的话里面,你认为老曹只是“常规意义上的天才”,你甚至认为曹燕子的围棋天赋还比不上李石佛。
要知道,李石佛的围棋天赋可是没有得到所有人公认的,比如吴清源先生,他就认为李石佛只是“努力的天才”。你李小强如果只是说李石佛比曹燕子更强也就算了。可偏偏现在谁都要承认,就算李石佛和你李小强相比,好像都还要差上那么一点点。
连李石佛都比不上你李小强,那么按照你话里的意思,你岂不是认为老曹还比你差得更多……
在大部分口水战中,主要当事人往往不会亲自上阵的。但这次的情况显然有点不一样。曹燕子说李小强“不算传统意义上的天才”,而李小强反过来说老曹只是“常规意义䚄都知道,在“大雪崩”这个大型定式中,其中一步棋算是一个重要分歧点,在这个时候,你可以选择“内拐”,那么以后的分支,就被大家统称为“大雪崩内拐定式”。同样的道理,如果你那个时候“外拐”,那么就会形成“大雪崩外拐定式”。
“大雪崩内拐定式”是由吴清源先生率先下出来的,可以说那步“内拐”是吴先生的首创。在那之前呢,当棋手碰到“大雪崩”的时候,无一例外都是“外拐”。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大雪崩外拐”当然可以称得上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定式,最起码它要比“大雪崩内拐”古老多了。
自从吴先生下出“内拐”变化后,“外拐”的下法就渐渐变得少了。在10年以前,这步“外拐”偶尔还能见到,不过到了现在,在职业棋手的比赛中,这步棋几乎已经销声匿迹。甚至可以这样说,到了现在这个年代,“大雪崩外拐”差不多算是一个已经被淘汰的定式。
大家为什么不喜欢下“大雪崩外拐”了呢?这里面有什么深层次原因吗?要理解这个问题,这就要从吴先生下“内拐”的初衷说起。
很多人都知道,当吴先生第1次在实战中下出“内拐”的时候,他事先应该并没有进行过研究,而他的初衷,就是认为这样“内拐”一下,应该可以便宜2目棋而已。
大家千万不要小看这2目棋,可以说就是因为这2目棋,才引起“大雪崩”这个古老定式发生了重大变革。不仅是“大雪崩”,围棋中很多定式的淘汰和变迁,其实都是又一两目棋引起的。
可以设想一下,当别人想便宜你2目棋的时候,更重要是等你计算后发现,人家这步棋竟然还真的成立,那么你自然会对之前的定式产生怀疑。
围棋中的“定式”之所以能被称为“定式”,有且只有一个判断标准,就是大家在认为“局部两分”的时候,这种下法才能被称之为定式。现在既然别人“便宜2目”的下法可以成立,那么之前的那个下法,还可以称为“定式”吗?
这其中的道理应该不难理解吧?这也就是“大雪崩外拐”逐渐少见的原因。
当然,围棋中的“定式”也有一个很大的局限性,就是对于“定式”的判断,永远只在局部有效。如果站在全局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呢?很可能你在局部选择一个看上去稍微亏损的变化,却能换来全局的得利。
为什么有那么多高手对定式嗤之以鼻?为什么高手们会反复强调对定式不能死记硬背?这个其实就是主要原因。
而这个原因,就是李小强今天赢下这盘棋的关键。
“依田这个家伙,他今天真是失常啊,他今天真应该打屁股。他主动挑起‘大雪崩’,竟然会忽略人家可能选择‘外拐’。忽略人家的选择也就算了,他竟然对后面的变化一点都不熟悉。唉!下棋永远只盯着局部,下棋没有一点全局观念。这样怎么行,这样怎么可能赢得了李小强……”
观战室内,藤泽秀行先生在唠唠叨叨的数说依田纪基的不是。
听着秀行先生的唠叨,张大记者却想得更多。的确,今天这盘棋的脉络其实非常简单。正如藤泽秀行先生所说的,当依田纪基主动选择“大雪崩”的时候,他在对局时肯定没考虑全局的配置,他肯定没想到李小强会下出已经“被淘汰”的“外拐”变化,想当然的认为李小强会“内拐”。想当然也就算了,更致命的是,他好像对“大雪崩外拐”的变化还不怎么熟悉。
要说“大雪崩外拐”和“内拐”有什么区别呢,就是“内拐”稍微偏重实地一点,而“外拐”则侧重于外势。
今天这盘棋就是这样,李小强在一个“大雪崩外拐”的变化中,他下出了围棋中经典的“滚打包收”,虽然从局部来看,依田纪基在这个地方获取了大量的实地,但是放眼全局,当这个变化完成后,可以说依田纪基大势去矣。
但是话说回来,在今天这盘棋当中,依田纪基真的算失常吗?张大记者认为不能算。依田没有注意到李小强可能下出“外拐”,这可以说是一种思维定势,就算要吹毛求疵,也只能说他的全局观念还不够强。但围棋中的“大局观”,这本来就是一个很高深的课题。依田纪基在这方面有所欠缺,这当然称不上是什么“失常”。
至于他对“大雪崩外拐”的变化不熟悉,那就更称不上是什么失常了。完全可以理解,如今的围棋好像在迅猛发展,每天出现的新变化层出不穷,依田就算非常刻苦,他可能连新变化都研究不过来,一个公认已经被淘汰的定式,他有必要去了解这么多吗。
但张大记者又隐隐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围棋是如此的博大精深,这种一边开放新变化,一边丢掉老变化的做法真的对吗?从这个角度说,大家沾沾自喜认为围棋技术一直在进步的观点,真的正确吗?
在这时候,张大记者突然想起李小强昨天说的这句话:
“不,现实中的很多棋局,我认为可以充分证明我的观点正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