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奇幻 猛男战记

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246章 保守分子

猛男战记 八八三 1872 2022-03-10 13:20:39

第一次的登陆演练,就结果来说远谈不上理想,实际操作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比一开始预想的还要多。

首先是登陆艇的问题,速度太慢是一方面,而且在海上会非常颠簸。

饶是陆战队的士兵们已经把体能训练到非常出色,很多人海上在整整三个小时的训练中被摇的七晕八素。

而后开舱门虽然一定程度上能为士兵提供掩护,却也导致队形展开过慢。

事后很多参与了这次登陆演练的士兵都向上级反应,说自己一出舱就不得不跳进半米深的海水中,登陆又特意选在涨潮时间,从身后涌来的海浪不断拍打在他们身上,连站立都不稳,根本没法按照指示的那样,将队形迅速展开。

另外就是登陆艇冲滩后,后退速度非常慢,部分甚至直接搁浅在沙滩上,这无疑会对后续部队登陆造成阻碍。

说到底,德拉贡也不是什么两栖作战专家,他比这个世界本土人的优势,无外乎是有一个技术更发达的地球做参考。

在他的记忆中,《拯救大兵瑞恩》这部经典战争电影中的片段,是他对两栖登陆战最为深刻的印象,因此他也下意识的以此为参照,去设计登陆艇。

但实际应用的情况却并不理想。

于是根据演练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德拉贡又向设计局提出改进方案,希望能给登陆艇增加陆上行走机构。这样冲滩后就可以直接上岸,边走边放下士兵。最好是再增强装甲防护里,加装机枪和小口径速射炮提供支援火力。

不过真要是按照这样改的话,那这登陆艇怕是要直接升级成两栖步战车了。

按照德拉贡预想中的模式,帝国的两栖作战模式应该分三步。

第一步是海军对岸打击,由主力舰编队对滩头守军工事进行火力覆盖。如果未来空军加入,还可以补一轮战术轰炸。

第二步是陆战队搭乘升级后的两栖战船(车)冲滩,扫平残余敌兵,然后迅速前出建立防线,阻挡内陆敌军反扑。

第三步就可以用传统的登陆艇,将后续部队和重武器源源不断的送上岸了。

整个作战模式,完全建立在帝国一方拥有优势海军的大前提之下。毕竟要是连制海权都确保不了,那还玩个蛋子的两栖作战啊!

在接下来的几周里,德拉贡带着自己的陆战队开赴内陆进行战术合成训练。他明确告诉自己的士兵,要将陆战队打造成一支能够进行全地域作战的精锐。

海滩、不过是他们上岸的地方!

而另一边,同样挂着“陆战队”头衔却接受传统训练模式的部队,也在第二十周开始了合成战术演练。

按照帝国陆军在和平时期的常规训练标准,新兵一般只接受十八周的训练,就可以作为补充兵加入现役部队。而如果是在战时,则会视前线战事的紧迫程度对这个训练周期进行缩减。

最短的时候甚至只有两周,基本上光教一下步枪怎么开、手榴弹怎么投,便直接打发去前线当炮灰了。

像德拉贡这样,光一个新兵训练就要搞三十六周的,过去还从来没有过。

负责这批新兵训练的总教官,是一个名叫多多洛·萨米的中校,而他背后的大长官是陆军少将奥杜因·瓦坎,在陆军派系中知名度极高的保守派代表人物。

别看这位军衔就一少将,但架不住人家爵位高,是殖民地目前唯二的两个公爵之一,而军区正副司令都是侯爵。

奥杜因一直对欧文和亨利总是破格提拔德拉贡一事持反对意见,认为此举不合乎规矩,不利于军队内部的稳定。

理由无外乎那翻来复起的两点。

一是年纪轻、资历浅,德拉贡今年才二十五岁,参军还不到七年,就已经坐到了上校的位置,这让那些勤勤恳恳在军队中为帝国奉献的老军官们怎么想?

二是德拉贡的出身低微,一个平民还是混血,单纯因为战功显赫就提拔的这么快,很容易让外界产生“东秦血统比希德尼血统更优秀”的误解。

要是让他奥杜因来决定,至少得让德拉贡在少校营长的位置上再“磨炼”个几年,期间仔细观察他对帝国的忠诚度,等三十五岁了再提拔也不迟。

所以这次组建陆战队,奥杜因第一个跳出来唱反调。因为按照欧文和亨利原本的计划,他们可是准备要让德拉贡当副旅长的,并且全权负责新兵训练。

结果被奥杜因牵头,联合一众保守派将领军官这么一搅合,德拉贡的副旅长没了,新兵训练大纲也受到严重质疑。

周期长达252天、淘汰率高达60%的新兵训练,简直就是胡闹!不光效率低,还白白浪费了许多军方的资源。

于是在奥杜因的强烈要求下,陆战队征召上来的一万两千名新兵被他直接要走了一半,由他来制定训练大纲、安排教官进行培训。

只需要二十周、5%的淘汰率,就可以训练出一支足够精锐的新军,同等人数的部队进行对抗,战斗力上不会比德拉贡训练出来的差,整体上甚至可以碾压。

因此到了第二十周,奥杜因这边的六千人就已经完成了全部训练。然后又其他部队抽调了一批军官骨干,最后组建出整整九个步兵营。这已经是相当于大半个师的规模了。

看着这些已经完成达成自己心理预期的新兵,奥杜因心里不禁有些得意。

老夫从军三十七年,第一次带兵上战场的时候,德拉贡这黄口小儿连液体都还不是呢,拿什么和他比?

等到了对抗演习那天,自己手下九个营打德拉贡的四个营,整整五个营的人口差距摆在那,谁告诉我怎么输?

当然!奥杜因出于谨慎也没有完全放弃侦查“敌情”,他让手下通过各种途径去打听德拉贡那边的训练情况和进度,还偷偷吸纳了一些被德拉贡淘汰的新兵。

奥杜因要在四个月后的对抗演习上,以绝对碾压的姿态决出胜负。也算是给德拉贡上一课,教他怎么尊重前辈。

作者感言

八八三

八八三

此作者暂时没有公告!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弹幕
弹幕设置
手机
手机阅读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
指南